声明:本媒体部分视频、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之处,请尽快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谢谢!

近日,美国防创新小组主任迈克尔·布朗、国防部长办公厅主任埃里克·丘宁及国防创新小组顾问帕夫尼特·辛格联合发表题为《为中美“超级大国马拉松”做准备》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分析了中美关系与冷战期间美苏关系的异同,全面阐述了美国技术竞赛中的对策与不足,并提出应对大国竞争的四个优先事项。报告指出,中美之间的超级大国竞赛将会持续几代人,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核心制胜要素是技术和创新。

一、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对比

报告认为,近年来中美关系日趋紧张,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相似,但存在深刻的差异。

(一)与冷战有明显相似之处

一是均为多范围和全球性的竞争。与冷战类似,当前的中美竞争同样源于二者在个人与社会关系、市场与国家关系等方面观念的差异,是涉及国家安全、政治经济、社会愿景和意识形态等多范围的战争与冲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两者在政治影响力、投资贸易等方面的竞争逐步向全球拓展。

二是核心理念都是技术创新决定竞争优势。冷战时期,美国注重对科学和基础研究的投资,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等创新技术谋求了长期的军事领先优势,从而赢得冷战的胜利。同时,技术创新还会引起产业模式变革,对经济发展产生正面溢出效应。现阶段的大国竞争中,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同样也取决于技术优势和创新。

(二)中国与冷战时期的苏联存在五个关键区别

一是经济规模。即使在鼎盛时期,苏联经济占美国经济的比例也未超过57%,而当前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民经济体,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比美国高出近25%。专家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越美国。美国从未遇到经济规模如此巨大的竞争对手。

二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苏联不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的成员,因此贸易并非苏联的主要经济因素,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出口国。COVID-19疫情显示,中国经济的中断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经济一体化是导致美国实施遏制战略无效的关键原因。此外,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和巩固其经济影响力范围,为中国的商品、公司和就业拓展全球市场。

三是中国具有操纵全球机构的愿望和能力。报告认为,中国通过建立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等机构,并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机构,积极扩大其在现有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此外,实施“中国标准”项目,以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全球标准制定机构。这与苏联否认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是军民技术融合。与冷战时期相比,技术变革的步伐显著加快,工业、生态系统和全球贸易的颠覆性转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人工智能、5G等军民两用技术对塑造军事优势至关重要。中国意识到这些技术的重要性,正通过军民融合战略积极推进军民工业、科技等领域的技术发展。

五是西方盟国在如何应对挑战上缺乏共识。报告认为,在应对中国构成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威胁方面,美国内部或同其盟国尚未达成共识,如奥巴马政府后期,针对中国支持的网络活动和对半导体技术的收购活动,美国采取的措施并未奏效。此外,英国政府没有禁止华为参与其5G网络建设,表明美国的传统盟友不愿公开发起对中国的挑战。

二、中美技术竞争现状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已在高超声速、小型无人机、量子通信、5G、面部识别、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技术、高速铁路等方面领先于美国,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基因工程、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器等先进技术。该报告以5G和量子技术为例,阐述了中美军民两用技术的竞争现状。

(1)5G技术。报告认为,目前美国在5G的应用方面可能领先于中国,但华为提前部署并宣布其5G基站发货量超过25万个,预计到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从而赢得多方面的军事优势,例如低成本的基础设施、对竞争对手进行监视、提升军事物联网的速度等。

(2)量子技术。中国正在加大对量子技术领域的投资,其中包括为大学和国家实验室提供数十亿美元资金以及阿里巴巴等国家级企业为量子技术研发注入的亿美元资金等。美国新安全中心最近一项研究强调,“中国在量子技术方面的进步有可能改变军事和战略平衡。”

三、美国技术竞赛的对策与不足

近年来,美国连续发布《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等指导性文件,标志着其正在积极应对与中国之间的大国竞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美国已开展了以下工作:①国防部正在制定新的作战概念和计划,将把高超声速、人工智能和量子等新技术的现代化投资作为预算优先事项,并积极改革其采办过程,以更好地利用商业部门的创新。②国会批准了国防部有史以来最大的研发投资,签署促进外国投资委员会现代化改革的立法,以对抗投资驱动的技术转让,并建立了太空部队,以期赢得太空军事竞争。③美国司法部通过“中国倡议”,将起诉中国企业间谍活动作为首要关切。此外,美国国务院正在展开全球运动,以对抗中国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政府、私营部门和学术界对大国竞争所做的准备仍不充分。

(一)美国政府

作为对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回应,国防部创建国防创新小组,旨在加速将商业技术应用到军队中,并扩大军事供应商的基础,纳入拥有尖端技术的公司。同样,美国陆军未来司令部和美国空军体系等军事部门也在寻求以更快的速度从工业领域引入更多的商业技术。但目前仍存在以下不足:①创新活动投入仅占国防采办的1%~2%,远不足以吸引外部投资者和企业家基于国防需求开展创新活动;②美国政府未将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所有因素结合起来,并与盟友制定综合计划以开展有效竞争;③受持续多年削减预算的影响,联邦政府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二)学术界

人才培养是大国竞争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学生更青睐于法律、金融等高薪职业,美国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毕业生大幅减少。据统计。中国的STEM毕业生人数是美国的6~8倍,学术界参与应对复杂国家安全挑战的动力不足。而且,美国移民系统不允许外国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因此,美国虽然在资助先进STEM领域的外国人才教育,但失去了这项投资的潜在经济效益。目前,大学正在探索与外国资金来源(尤其是中国)建立创造性的合作关系。

(三)私营部门

20世纪80年代股东革命以来,私营部门越来越重视利润和资本效率,长期技术研发工作被忽视,美国研发、生产和维护重要系统的能力遭到严重侵蚀。如COVID-19疫情爆发时,美国生产药品80%的原料和97%的抗生素来自中国。私营部门技术研发原动力不足已成为维持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报告认为,要在大国竞争中取得战略技术先发优势,美国资本市场和私营部门需长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sltx/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