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方剂的煎服法
一、煎药法 01 1.煎药用具 一般以陶瓷器皿、砂锅为好。 现代亦有用不锈钢器皿,忌用铁器、铜器。 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些,以利于药物的翻动,并可避免药汁外溢。同时应适时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过度挥发。 2.煎药用水 以洁净、新鲜、无杂质为原则,如自来水、井水、蒸 馏水均可。 前人常用流水、泉水、甘澜水(亦称劳水)、米泔水等,根据药物特点和疾病性质,也有用酒或水酒合煎者。 3.加水量 可视药量、质地及煎药时间而定,一般以高于饮片平面3~5cm为宜。 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亦有煎煮3次者。第一煎水量可适当多些,第二、三煎则可略少。每次煎煮所得药量以mL左右为宜。 4.煎药火候 一般有“武火”“文火”之分。 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谓“文火”。 常规先用武火,沸腾后即改用文火。 同时,应根据药物性味及所需煎煮时间的要求,酌定火候。 解表和泻下剂,煎煮时间宜短,其火宜急,水量宜少; 补益之剂,煎煮时间宜长,其火宜慢,水量略多。 如药物煎煮焦枯时,则应弃之不用。 5.煎药方法 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再行煎煮,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需特殊煎法的药物,应在处方中加以注明。 (1)先煎 贝壳类(如牡蛎、珍珠母等)、角骨甲类(如水牛角、龟板、鳖甲等)和矿物类(如生石膏、代赭石等)药物,因质地坚实,难以煎煮,应打碎先煎,煮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同煎。 某些质地较轻而又用量较多(如玉米须、夏枯草等),或含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亦可先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药。 另外,有毒药物(如附子、生草乌、生川乌等)可经过先煎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药效易于挥发,一般煎煮时间较短,以5分钟左右为宜。 其他如大黄取其攻下作用,应后下,一般煎10~15分钟即可。 后下药物都应先进行浸泡然后再煎。 (3)包煎 某些煎后药液混浊或对咽喉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或易于粘锅的药物,如旋覆花、辛夷、车前子、赤石脂等,要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4)单煎 某些贵重的药物,为尽量减少损耗,需将其切成小片,单味煎煮2~3小时,单独服用或与其他药液合服,如羚羊角、西洋参、鹿茸等。 (5)溶化(烊化) 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化的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等,应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顿服或分服,以免因其性黏而影响其他药物的煎煮。 (6)冲服 某些芳香或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琥珀等,应研 为细末,用药液或温水冲服。 此外,汤剂煎取药液后,应对药渣进行适当压榨,以收取残液。 二、服药法 02 1.服药时间 一般而言, ①病在上焦,宜食后服; ②病在下焦,宜食前服; ③补益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 ④安神药宜临卧服; ⑤对胃肠有刺激的,应食后服; ⑥急性重病则不拘时服; ⑦慢性病应按时服; ⑧治疟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 另外,某些方剂服药时间有特殊要求。 2.服用方法 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特点等选择适宜的服用方法。 ①服用汤剂,一般一日1剂,分2~3次温服。 根据病情需要,可一日只服1次,或一日数服,或煎汤代茶服,甚至一日连服2剂。 ②散剂和丸剂一般根据病情和具体药物定量,日服2~3次。 ③治疗热证可寒药冷服,治疗寒证可热药热服,以辅助药力。 若病情严重,服药后可能出现呕吐等拒药反应,应寒药热服,或热药冷服,以防邪药格拒。 ③对于服药呕吐者,宜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陈皮,然后服药;亦可采取冷服、少量频服等方法。 ④对于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法给药。 ⑤使用峻烈药和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慎勿过量,以免中毒或损伤正气。 3.药后调护 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是服药法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 药效的发挥和患者的康复。 如桂枝汤方后云“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十枣汤服法中强调“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五苓散服后宜“多饮暖水,汗出愈”等。 一般服解表药,应取微汗,不可大汗,然亦可汗出不彻。 服泻下剂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食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之健运。 服药后的饮食宜忌主要有两方面: 一者是疾病对饮食的宜忌, 如水肿病者宜少食盐、下利者慎油腻、寒证者禁生冷等; 二者是药物对饮食的宜忌, 如服地黄者忌萝卜,服土茯苓者忌茶叶,服荆芥者忌河豚和无鳞鱼等。 注:仅供学习参考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sltx/4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针对亚健康,中医有四个ldquo绿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