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 煎药最好用砂锅,煎药前用水浸泡半小时,水量为超过药面一横指。

? 月经期中药第一遍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熬20分钟,倒出药液,加水熬第二遍。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熬30分钟,倒出药液,把两次药液混合,早晚分两次口服。

? 平时中药第一遍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熬25分钟,倒出药液,加水热第二遍。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熬35分钟,倒出药液,把两次药液混合,早晚分两次混合。

? 服药时,早晨应于早饭前空腹服,晚上于睡觉前1小时口服。

? 灌肠方法:灌肠前将药物预热,温度达39-41℃,右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充分暴露肛门,肛管排净空气并粘润滑剂后,插入肛门15厘米。

中药汤剂

煎煮器具

  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砂锅属于陶器,陶器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并有保暖的特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和铝锅代替。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这是因为铁、铜、锡本身也是中药类,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是这些金属元素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锅煎药,往往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使药物性味发生变化,非但不能疗疾,甚至可产生毒性,危害生命。

煎前浸润

  煎前用一般不用清洗,但需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煎前浸泡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25℃~50℃)为宜,切忌用沸水。

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1、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先煎。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宜后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

  须要包煎的主要有三类药物:

  一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

  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青黛、海金沙、灶心土等,煎时容易溢出或沉淀,需要包起来煎煮;

  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4、另煎: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西洋参、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5、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

6、煎汤代水: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7、溶化: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8、生汁兑入: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注:具体入药方法遵循医生嘱咐

煎水用量

  一般用水量为将草木药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2厘米)为宜。科学化加水量:第一煎加水量=方中各药物总量(克)+毫升+服用量(成人服用量为~毫升)。第二煎加水量:服用量+毫升。

火候与时间

  一般在未沸时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文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第一煎煮沸后20~30分钟,第二煎煮沸后15~25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两次的药应混合均匀,再分两次服用。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

服药方法

  临床一般均为每日1剂,每剂分2或3服。多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不建议饭前服用,以免刺激胃,导致不适反应。

颗粒剂

  颗粒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较汤药而言,有其优势——方便,亦有其劣势——价格贵,疗效相对弱一些。但根据临床观察,颗粒剂的疗效也是很不错的,如果您工作较繁忙,或觉得自己煎药麻烦,颗粒剂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灌肠

  中药灌肠也是王必勤大夫常用的治疗方法,多以基础方化瘀宁坤液加减。若为颗粒剂,每付药可用两天,每天用一格,用开水将药冲开至80-ml(若为自煎中药,每付药煎ml,分两天用即可),冷却至38-40℃,用灌肠袋插入肛门15-18cm,将药液灌入身体后,取出灌肠袋,使药液在体内保留最少40分钟,如刚开始不适应,可先排掉,但应逐渐适应,使保留时间尽量延长,最好晚上灌,能保留一晚上最佳。

灌肠剂月经期、知道怀孕、同房前均停用。

这么多字您都全部看完了,双手为您点赞

  如果觉得好,也请您在下方给我们点赞哦~谢谢!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吧~

美编:周瑶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系:

conglanwenhua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yfyl/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