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到抓住养生好时节,收好这份春分养生
春 分 《踏莎行·雨霁风光》 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间,根据“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人体应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故而,医院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陈淑娇主任医师说:“春分养生,一要柔肝健脾,二要生发阳气,三要心态平和。” 1 夜卧早起,顺应自然 《黄帝内经》:“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春季应适应自然界生发规律,不要太懒惰。早起以后,可以在庭院或者小区里面缓慢地、悠闲地散散步,以舒缓身体。当然“夜卧”是遵照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言,现在,我们至少要“晚不过子时”,一般不超过23点进入睡眠状态。中午适当午睡一会儿以缓解春困。 2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天气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较大,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由于受风邪影响,风木克脾土,加之雨水增多,甚至阴雨连绵,平素脾虚湿盛状态的人群,更易出现腹痛腹泻。此时,衣着上要根据寒热适时增减,以“下厚上薄”为宜,做到“勿寒极,勿太热”,饮食上应以“柔肝健脾除湿”为原则,不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3 常梳头部,开窍醒神 头为精明之府,元神所居之处。五脏六腑之清气皆汇聚于头,足三阳、手三阳经及任、督二脉皆循行头部,汇聚了数十个穴位。春分阳气上升,可采用木梳、牛角梳,从头正中或头两侧起,从额前发际梳至颈后发际处,每次梳刮的时间宜在10分钟左右,以使头皮产生微热感为宜,助于梳理经脉,利于阳气升发,疏解春困,还能改善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 4 春光明媚,伸展筋骨 春分时节,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桃红李白、百花盛放,此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与好友结伴郊游,增广见闻,以利于肝气的疏泄。常言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时可逐渐开始晨练,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宜,还可以适当多晒太阳,以助阳气生发。 5 心如止水,心态平和 在情志调养方面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悦、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安养神气,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而不利于肝气疏泄。可以选择静心读书、写字、绘画、弹奏乐器……不仅可以陶冶情志、修身养性,还能使人在困乏的季节心如止水、心态平和。 6 健脾祛湿,不时不食 孔子曾告诫我们“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就不吃。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春天里可以食用植物发出鲜绿的嫩芽,如香椿、春笋、荠菜等。春分后雨水渐多,南方天气潮湿,湿气增重,易使人脾胃受损。饮食上可多食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淮山、白扁豆、赤小豆、薏米、莲子、砂仁、陈皮、鲫鱼等。 春分养生膳食 1 茯苓粥: 食材:茯苓15克、粳米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茯苓、粳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调入冰糖略煮即成。 功效:健脾利湿。 2 桑椹粥: 食材:桑椹30克(鲜桑椹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桑椹洗干净,与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明目。 3 猪肚白术汤: 食材:猪肚1个、白术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猪肚洗净、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去水,晾干水后备用。将白术、煨姜、胡椒放入猪肚内,缝合猪肚,猪肚外以针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时,放入精盐调味。捞出猪肚,切块,喝汤吃猪肚。 功效:温中散寒、补脾益气。 4 蘑菇芹菜炒山药 食材:干蘑菇、新鲜山药、芹菜、淀粉、盐、酱油。 做法:将蘑菇洗净,用热水泡至变软,泡菇水留下备用。山药去皮切小片,芹菜切小片。油热后,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加入适量淀粉勾芡,加入适量酱油或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滋养肝肾。 5 山药扁豆鲤鱼汤: 食材:白扁豆30克、淮山药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鲤鱼1条(约克)。 做法:先将鲤鱼剖腹,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加水适量,与前三味药同煮1小时,加入精盐、料酒适量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祛湿。 春分养生茶饮 春分花茶,疏肝解乏 春分,可以适当饮用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存在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的产生,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春困。 1 茉莉花蜂蜜茶 食材:茉莉花10朵、蜂蜜适量。 做法:将茉莉花放入杯中,冲入开水泡五分钟,待茶稍凉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风味更佳。 功效:理气开郁、提神醒脑。 2 枸杞菊花茶 食材:菊花3-4朵、枸杞子8-9粒。 做法:上两味用沸水冲泡代茶即可。 功效:清肝明目。 3 玫瑰调经饮 食材:玫瑰花6克、益母草30克、红砂糖15克。 做法:上三味,以水共煎,分3次服。 功效:调血和冲。 穴位养生 我们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养阳气就是养生的一大重点。 1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刺激此穴,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操作方法:食、中二指并拢按住百会穴,顺时针按摩约3分钟,之后作点按约2分钟。 功效:醒脑开窍、安神益智。 2 至阳穴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后背有一个穴位叫至阳穴,是补阳气的最佳穴位。 位置: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指腹按揉中脘穴1-2分钟,并配合至阳穴点按。平时也可以多晒晒后背,对补阳气很有帮助。 功效:疏肝和胃、宽胸利膈。 3 足三里穴 脾胃乃后天之本,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 位置: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操作方法:双手掌心分别搭在对应的膝盖上,食中二指并拢下垂可触及足三里穴,进行按揉,力度以酸胀为宜。 功效:健脾益气。 专家简介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撰稿:陈淑娇 编辑:王一帆 责编:戴军 热点视频推荐 老伯咳嗽气喘多年竟是癌!氩气高频电刀技术精准治疗让患者畅通呼吸! 张欣岚:“穿起白大褂,我是医生;手握白粉笔,我是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sltx/6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谁把南京的春天打翻了简直要逼疯摄影师
- 下一篇文章: 通知农村喜事农民用电缴费标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