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之牛栏坑肉桂
陈国毅,我的同学,医院的泌尿科科主任,武夷山岩茶的茶叶鉴定大师,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一篇游记,让你更深入的认识武夷山岩茶文化,也更清楚的认识牛栏坑肉桂。 提到如今的武夷岩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目前当家的两个大品种:肉桂和水仙。而在不同山场的肉桂里,简称为“牛肉”的牛栏坑肉桂的名头更是如雷贯耳,这里我将和大家深度解析下牛栏坑肉桂与众不同之处,还有其当红身家的来龙去脉。首先先介绍一下“肉桂”这个品种:肉桂是武夷岩茶中著名品种之一,又名玉桂。据《崇安县新志》载,在清代就有其名,一说原产于武夷山景区慧苑坑内,另一说原产是在马枕峰。由于肉桂茶是灌木型、迟芽种茶树,所以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更有辛锐持久的高香。成品肉桂的桂皮香非常明显,入口醇厚而且鲜爽,汤色橙黄,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上乘的肉桂则带有乳香,香气久泡犹存,十泡后仍有余香。在发现肉桂品种以来,漫长的岁月里,早期肉桂的产量一直较低下,到20世纪40年代时,由于岩茶在民国的声望与日俱增,肉桂也成为当时在武夷山茶园栽种的十个品种之一,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其品质特殊,逐渐为人们认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世纪80年代已发展到武夷山的牛栏坑、水帘洞三仰峰、马头岩、天游峰、百花岩、竹窠、碧石、九龙窠等地,并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广,现在已成为武夷岩茶中最主要的品种。 在今年初春的雨后,我约上了牛栏坑的坑主陈孝文一同走上了牛栏坑的山场。牛栏坑是位于北章堂润和九龙窠之间的一条沟壑,也是武夷山风景区山北三条重要沟谷之一,其实也就是位于武夷山景区内一条通往天心寺的山路,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牛栏坑就是通往天心寺的主要通路善男信女和来往挂单的僧人都是从此路走向天心寺去烧香礼佛的。所以这还是条通往佛国净土的朝圣之路。所以现在的牛栏坑肉桂如此吃香,不免和大众祈祷平安、心怀神圣有定的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是通往天心岩的主要通路,在新中国成立后,公社的牛都关养在这路边的山坳里,所以这里当地人都叫‘牛栏坑了。”陈孝文指着路口的一处小山坳说道,“现在这个山坳是我们厂最外缘的一处肉桂茶山,而两边的山峰分别是曼陀峰和金交椅。由于两边有山峰,加上牛栏坑的涧谷土质肥沃,日照时间较短,为茶树生长提供了极好的环境。 ”果不其然,走到牛栏坑的坑口,有一处“风雨亭”,左右侧均有环山,山上植被浓密,坑口右侧有一个巨大的坠石,上尖下阔,高约3米,从侧面看像极了一个翘首向天的牛头,当地人把这块石头叫着“神牛授首”。向着坑内一直朝里走,右侧的山崖依次是曼陀峰、北斗岩、北斗峰、天心岩,左侧的山崖依次是金交椅、杜葛岩(其内侧有题字“士国在”)、宝国岩。牛栏坑顺山谷而上,峭石林立,两侧的山陇上,可以看见旧时的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基种的茶,茶树则生长在这烂石之上,形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奇观,这也就是武夷山最典型的“盆栽式的茶园。“好的岩茶都要生长在风化的岩石土壤里,比如那边的山凹……”陈孝文指着左侧的山坳让我看去,确实山坳内可见散落风化的岩层土壤,古人就依靠山壁修筑了茶基,而边上可见细小的山泉绕行而过。“还有岩茶的日照时间不能过长,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日照时间。所以有V字型的山谷是最佳场地,而牛栏坑都具备了这些条件,而且牛栏坑里的风轻、坑深、岩秀、花香、水冽、光柔的独特山场环境,也造就了‘牛肉’阴柔绵软,具有岩谷花香的独特肉桂特征了!“那为什么牛栏坑大部分是肉桂呢?没有水仙等其他品种吗?”我问陈孝文道“其实之前不是这样的,牛栏坑在民国及更早以前,都是武夷山岩茶的核心产地,属于三坑两润的中心区域,各种品种都有的。有水仙、梅占、铁罗汉、白鸡冠…,,.”我们走上了一个小的山谷,陈孝文指着左侧的石壁说:“还有母本的水金龟就在这个山坳的茶基上,石壁上题字的‘不可思议’就是当时民国国民党议员施棱游览武夷山,了解到天心寺的僧人和当地茶厂为了争夺水金龟母树的所有权,官司打了几十年,由抗日战争前打到抗战后,感到十分的诧异,遂在水金龟母树的崖壁上题字。” 母本的水金龟原来产在牛栏坑顶上的天心寺,是天心的庙产。清末时,由于一场山洪引起山体滑坡,这棵茶树随着流水溜到了坡地。坡底当时十有个兰谷茶厂,该茶厂的厂主便筑阶围护,并将之占为己有。后来天心寺的僧众和兰谷茶厂多次诉讼,耗资千金,打了几十年的官司,由清末打到民国。之间又由于抗日战争,官司停讼。抗战胜利后,一民国的县长为此画上了句号,称“乃天力所造,非人所为。”所以此后,国民党的议员施棱到武夷山游,当地人给他介绍了这个典故,施棱也感到大惑不解,故题了“不可思议”在水金龟树的崖壁上。水金龟茶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因此我们从水金龟这个典故上也不难分析出几个事实来:首先,牛栏坑的岩茶在清末到民国时,已经是价值不菲,所以才有寺庙的僧人和茶厂主打了旷日持久的官司。其次,牛栏坑的产地的确适合茶叶的生长,水金龟的母树生长在牛栏坑的山顶,就说明此区域特别适合岩茶的生长,故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株水金龟能生长在此处。就像雪莲花生长在新疆的天山,也是因为当地有适合其生长的得天独厚环境。再有洪水冲刷下的茶树大多衰亡,而其在牛栏坑底一样继续生长,也说明了牛栏坑区域的山场适合茶树的生长,是绝佳的茶叶王国。再次,清末民国的老茶厂名为“兰谷茶厂",说明当时在牛栏坑的谷底是生长了不少的兰花,就算在,牛栏坑的山谷间,也经常会生长出优雅清冽的兰花。不少兰花爱好者入牛栏坑挖掘兰草,回家中培植。大家也知道兰花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避免阳光直射四周空旷,通风良好,空气湿润,而且绝对不能有煤烟的污染。而这些也恰恰是高品质茶叶生长要求的环境。同样据陈孝文的回忆,在他小时候,牛栏坑更是长满了兰草,一到春季进入牛栏坑的谷底,扑面而来的全是清新淡雅的兰香。 为何现在牛栏坑肉桂占多数呢?陈孝文继续解答道:由于改革开放后,政府对武夷山岩茶的制作生产一直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广。而肉桂作为新中国茶科所优选出来的高香厚重的典型代表,也在岩茶界里备受推崇。而按照祖辈回忆所说,早年记载的岩茶虽然高达多种,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多茶树的名字也不确定。而水仙作为建阳移植到武夷山的品种,大家都认识。所以在挺长的时间里,岩茶常常被分别叫作水仙和奇种,而水仙之外的做得好的,大家一致审评优秀的,都叫作“名岩名丛”。而当时很好的肉桂做出来也叫作“名岩名丛”。而后来,大家发现“名岩名丛”这个称号常常是被肉桂茶所获得,也一致认为肉桂很能体现武夷山岩茶岩骨花香的特点,也渐渐将焦点集中在肉桂上了。所以在80年来以后,政府也鼓励武夷山的茶农在景区内大面积地种植肉桂。而牛栏坑路上特别多肉桂,又是因为80年代末期,景区对外开放,而天心寺作为一个主要的景点,政府要求山路边上种植的植被统一整齐,加上鼓励茶农种肉桂,所以牛栏坑在80年代后,种植的肉桂也特别多了。”“哈哈,这也有些歪打正着的成分了。”我笑着说,“牛栏坑肉桂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我个人觉得好的马头岩肉桂不一定会输过牛栏坑肉桂,任何一个好的岩茶山场做出的茶叶,只要将其区域特点做到位,应该都是一款好茶的。”“对,你说得挺正确的。” 我们沿着山谷,翻上一个小的山岗。眼前的山谷一下平坦开阔起来。岗上的谷底和两侧的山岗形成了一个倒的梯形。由于是春雨后,山岗上云雾缭绕,空气里不仅春寒料峭,又夹杂春季特有的新生馥郁的气息。陈孝文指着左侧的山岗,介绍说:“左侧的山岗向后延续,就叫着金交椅。向前翻过就是天心岩了,天心寺就在岩上面。而金交椅上也种植有许多的肉桂,目前市面上,大家都把这也叫这牛栏坑肉桂。”我回答道:“是的,我往常也喝过金交椅的肉桂,确实和牛栏坑肉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好像也有些区别之处啊。“你说的没错。”陈孝文笑着说:“金交椅山场与牛栏坑同气连枝,山水相通,故而所产肉桂都是品质非凡。不同的是,牛栏坑肉桂早已名噪天下,而金交椅肉桂还是待字闺中。从品质上来说,金交椅因为地处岩上山场,日照时间相对更长一些,土壤含水率更低一些,故而所产肉桂香气更加霸气外放,若恰逢中期采青则辛辣刺激。对于不少的茶友来说,这也是金交椅肉桂能够吸引他们的重要气质。所以也有很多厂家,直接把金交椅肉桂也叫作牛栏坑肉桂了。”“哈哈,是这样的,我和你从山谷下走上来,其实我一直在观察山场的环境和周边水流的情况,甚至我还很认真地闻了山谷到山上空气的气息。的确牛栏坑口的气息和目前山岗上的气息就不相同。还有在中间谷底的水分明显更充沛,而我们现在这山岗上,阳光也明显更多了。”我闭上眼睛深吸口气道:“岗山的空气里,明显兰花的香味更足,而谷底是有细细的青草香味…,,”“所以‘牛肉’并非以霸气浓烈为特点,反而因为在坑底而更具有阴柔内敛的气质。这与市场上对“牛肉”的认识可能有很大差距,但事实确实如此。那么辛辣霸气的印象又是从何而来呢?当然不会是空穴来风。这就要说说金交椅了。” 陈孝文笑着说,“很多人喝到的‘牛肉’其实就是金交椅的肉桂,也不能说他们喝到的就不是‘牛肉’了,其实都是在这大牛栏坑坑里上上下下产的肉桂。但是我还是喜欢将金交椅肉桂独立分出来讨论。”陈孝文继续说道:“武夷岩茶的好山场据说有九十九种之多,只要是适时采青配合上好的工艺,都能做出顶级的岩茶。牛栏坑肉桂这样,马头岩肉桂也是这样。至于岩茶爱好者,有各自喜欢的风格,相信这么多的山场里,也一定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口感的。” 顺着开阔的山路,我们继续向上走,很快就看到了天心寺的舍利塔。牛栏坑的尽头也即将走到了,但是回头看路都是美景映入眼帘。同样穿过前方的天心岩,向右侧翻去,也就是武夷山另一个鼎鼎有名的岩茶山场“倒水了。所以古人将天心岩称为“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即是指天心岩和天心寺是武夷山精华景区的最中心,也同样是盛产名茶山场的最中心。而牛栏坑则是古代通往这个精华核心的主要通道。而今牛栏坑肉桂的名声大噪,也是由诸多的优越条件所形成的。我们顺着左侧的山路,到了天心禅茶居。一番登山后自然有些口干舌燥,走了半天的牛栏坑,当然要来一泡牛栏坑肉桂了。 陈孝文取出一泡随身带的“牛首”,坐在天心禅茶居里,冲水、开盖……顿时满屋生香。我猛啜一口茶汤,入口为浓烈的桂皮带奶油香,继而茶汤在舌面奔腾、挥发,满口的兰花味、青草味、蜜桃味。脑海里浮现出一路走来的山路景象:轻柔的山风、幽深的沟壑、秀丽的崖壁、馥郁的兰草、清冽的岩水、柔美的露光路的疲劳瞬间化为乌有,人有与山水交错共鸣的乐感。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yfyl/1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假以时日,牛栏坑肉桂会被别的茶取代吗
- 下一篇文章: 吃货福利小编最爱的人气爆棚老北京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