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传统中药

每天7:30推送新鲜的

中药精品知识

看图识中药,您能认出来吗?请按照以下提示,仔细辨认!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PaeonialactifloraPall.

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品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本品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赤芍水提液、赤芍苷、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水煎剂能延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干重。所含芍药苷有镇静、抗炎止痛作用。芍药流浸膏、芍药苷有抗惊厥作用。赤芍、芍药苷有解痉作用;赤芍对肝细胞DNA的合成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治温毒发斑,可配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等药用;治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药用。

2、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配荆芥、薄荷、黄芩等,如芍药清肝散(《原机启微》);取本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治热毒壅盛,痈肿疮疡,可配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或配连翘、栀子、玄参等,如连翘败毒散(《伤寒全生集》)。

3、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柴胡、牡丹皮等,如赤芍药散(《博济方》);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可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虎杖,如虎杖散(《圣济总录》),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

1、赤芍配白芍:赤芍以泻为用,具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白芍以补为功,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二药配用,一敛一散,一补一泻,共奏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柔肝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而兼有瘀滞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肝郁血滞之胸胁疼痛、腹痛等。

2、赤芍配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止痛;川芎行气活血,为血中气药。二药配用,既增活血化瘀之功,又借气行血行之力,使行血破滞之功倍增。适用于各种瘀血证,如瘀血闭经、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也可用于血痹、痈肿疮毒。

1、生赤芍、炒赤芍与酒赤芍:生赤芍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之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炒赤芍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酒赤芍借酒之温通而大行药势,长于活血散瘀,但清热凉血之力甚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2、牡丹皮与赤芍:两药均源于毛莨科植物,皆味苦性微寒而归肝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血滞经闭、通经、癥瘕、肠痈腹痛、痈疮肿毒及跌打瘀肿等。然牡丹皮兼辛味,并入心肾经,善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又治热病后期之阴虚发热、久病阴伤之无汗骨蒸。赤芍苦泄而专入肝经,又善清泄肝火而止痛,治肝郁化火胸胁痛及肝火目赤肿痛。

清瘟解毒片(丸)、乐脉颗粒、调经活血片、加味生化颗粒、小儿化毒胶囊(散)。桃红四物汤(《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苍术。南苍术、茅术、山精、赤术、仙术。

中华道地药材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xgpw/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