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水牛角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民。取角后,水煮,除去角塞,干燥。

药用部位:角

产地:全国

科:牛科

原植物:水牛

体长2.4-3米,尾长0.6-1米,肩高1.5-1.8米,重-公斤。雄性略大。

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

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得名水牛;

水牛角药材性状:本品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坚硬。气微腥,味淡。一般多用其角尖部。

水牛角药性:

洗净,镑片或锉成粗粉。

苦,寒。

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15~30g,宜先煎3小以上。

置干燥处,防霉。

1.《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

2.《日华子本草》:煎,治热毒风并壮热。

3.《纲目》:治淋,破血。

4.《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

5.《四川中药志》:治风热头痛,喉头红肿,小儿惊风及吐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xgpw/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