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治头痛探析
水牛角治头痛探析 中医学将头痛归属于“头痛”“头风”“脑风”“首风”等范畴,多从风、火、痰、瘀、虚等方面论述头痛的病机。 头痛治疗上,以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活血化瘀、祛痰开窍、扶正补虚等诸法为常用。同时,结合“久病入络”思想,往往加虫类药,搜风剔络,散瘀止痛,临床效果良好。然而,动物角类药材用于头痛临床治疗,收录不多。 传统中医古籍均以犀牛角入药治疗。现代药理证实,水牛角与犀牛角的成分大同小异,具有近似的药理作用及功效。水牛角性味咸寒,同样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较之犀牛角药力稍逊,在临床上常常通过增加药量达到与犀牛角同样药效。 1牛角治头痛的古代文献记载 古籍中对犀角治头痛记载颇丰,多从凉血解毒止痛、定惊止痫止痛、透热散邪止痛、滋阴清热止痛等方面入手,用于高热头痛、神昏头痛、痉病头痛等。 1.1高热头痛 温病后期,热入营血,血热炽盛,耗气伤津(阴),血液黏稠涩滞,阻遏脏腑气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或气血不至,清阳不用,瘀热阻于脑府,可见头痛,严重者可发生烦躁、昏迷或厥脱。《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确定了“咸寒苦甘法”。犀角在《温病条辨》之清营汤、化斑汤,《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等,均是治疗温热病不同时期的主药,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 1.2神昏头痛 温病热入营血,严重时可见神昏头痛。中医誉为的“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均遵犀角为主药,研粉,入丸散。方中犀角性寒,温病大家吴鞠通谓其“灵异味咸,辟秽解毒,所谓灵犀一点通,善通心气,色黑补水,亦能补离中之虚”,说明犀角既能解营分热毒,又能凉血散瘀,还能滋阴;吴氏将牛黄丸用于太阴温病汗出过多之神昏头痛、厥阴暑温之谵语头痛、湿温之神识昏迷头痛的治疗。 张璐《千金方衍义》论及犀角,言犀角虽为寒凉之品,但又具较强的走散之性。《本草思辨录》谓“犀角除血分之热毒,是解而散之……是热淫于实处,致用多在肌肤”,也指出犀角的透散功用。犀角透热散瘀、清热解毒,可使气机宣扬,并能养阴以充汗源,服后能通身汗出,温毒之邪亦随之而解。故犀角治疗头痛,在表可以透散,在里可以凉血滋阴解毒,古籍中多有记载。 1.3痉病头痛 痉病头痛多发于小儿。有兼见神昏之风温痉,多用清宫汤、牛黄丸、紫雪丹之类清凉正法。夏月小儿头痛发痉,身热无汗者属暑并风寒,身热汗出者属暑并风热,身重少汗者属暑并风湿;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泄。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如出现痉病头痛神智改变,即用清营汤,兼用紫雪丹、牛黄丸等。 2现代医学关于水牛角治疗头痛的机制研究 现代中医临床,水牛角作为犀牛角的替代品,临床运用广泛。水牛角对头痛的作用机制,可从以下方面分而论之。 2.1抗炎镇痛镇静 偏头痛发作时,供应脑膜和脑外的血管发生局部扩张,血管周围血管活性神经肽的作用导致无菌性炎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水牛角有明显镇痛、抗炎、降低异常升高白细胞作用。同时,有一定抗病原微生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体温的作用。水牛角研粉后,对小鼠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及协同戊巴比妥钠催眠的中枢抑制作用。 2.2抑制过度免疫 一些患者因进食富含酪氨或苯乙胺的食物(如奶酪、红酒、巧克力等)诱发头痛,也有患者因进食面粉、蛋类、奶制品、玉米、蘑菇、豌豆等诱发头痛。因此,也可以从过度免疫角度考虑头痛的成因。研究发现,犀角地黄汤对多种变态反应性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3维持脑血循环通畅 偏头痛发生的另一个相关因素为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平衡障碍及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均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物,是前列腺素中生物活性最强的一对。在正常情况下,二者在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相互拮抗、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液循环畅通。现代研究发现,古方犀角地黄汤(以犀角为主方,目前已予水牛角代替)能改善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减少血管痉挛与收缩。 2.4保护脑组织 颅脑出血、水肿、缺血、缺氧等因素是引发头痛的重要机制。大量现代临床实践证实,清开灵注射液(由古方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来,其中水牛角为其一大特色配伍)能有效改善脑水肿,减少脑部缺血缺氧后细胞内钙的急剧升高,减少脑细胞损伤、减少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水牛角作为犀牛角的替代品,性味咸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现代药理证实,其能从抗炎镇痛、镇静安神、抑制免疫、维持脑血循环等方面改善头痛患者的症状,疗效肯定。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水牛角治疗头痛,有一定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可以为中医临床治疗头痛提供一条临床用药思路。 注:网文据蔡之幸,王重卿.水牛角治头痛作用初探摘引而来。如需原文,敬请联络。 欢迎交流,一起探索。 蔡之幸王重卿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yfyl/3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血液病
- 下一篇文章: 浔中第三中心幼儿园舞蹈牛角尖尖荣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