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寻宝之旅福州坊巷间的传统手工艺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14208.html 今天是农历七夕,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 逢年过节,单身狗都要扎心一万遍 话说七夕节因为“牛郎和织女”的传说而有了情人相会的意味。但在过去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又叫做“乞巧节”。在中国民间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让自己向织女一样有一双灵巧的双手。 贴心的海小峡应景地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期福州寻宝的旅游攻略,探寻的就是福州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宝物(咳咳,也是七夕节礼物购买指南)。就在今晚21:50,海峡卫视《遇见福州》栏目,千万不要错过咯。先看咱们的宣传片先睹为快。 ? 之 看标题,猜猜我们今天为大家介绍的第一个宝物是什么? 没有错,就是“福州三宝”之一的牛角梳,人称: “千过梳头,头不白” 哇,用角梳梳头头发都不会白呢!有此宝物,福州女子也会格外标致起来,就成了郁达夫笔下所写的“福州女子个个像是希腊古代的雕塑人形”了呢。 福州角梳历史悠久,年福州北郊新店出土了一座南宋古墓,随葬物中就有6支黑水牛角制作的角梳,可见它至少有多年的历史。 福州角梳的选料和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并且名目繁多。这样一把寻常的梳子,福州人把它精雕细琢,竟创出达数十个品种,有半月形的京梳,有一端齿间宽、一端齿间窄的鸳鸯梳,更有一种成套的梳子,以穿山甲、狗、猫、虎等动物形状配套,或以古琴、琵琶等乐器形式配套,浑然一体,画工精巧,形象逼真。 如今角梳已经遍布福州的街头巷尾,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种享受。人们说,用角梳梳头,可以去垢而不沾,解痒而不痛,温润而不挂发,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古人祝福爱情长久都说“白头偕老”,买一件福州角梳作为七夕节礼物真是既浪漫又有传统好意味。 ? 之 根据海小峡多年混迹旅游圈经历推断:即使是福州人十有八九人会把福州三宝和榕城三绝混淆。那么,如今你也还是傻傻分不清谁是谁吗?? 福州三宝:纸伞、角梳、脱胎漆器。 榕城三绝:脱胎漆器、寿山石、软木画。 你一定惊讶地发现,脱胎漆器既是三宝,又是三绝。 “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这就是福州独一无二的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之“脱胎”,意为“脱去胎质,空余布胎”。实际上,脱胎工艺源于“夹纻”,始于战国,兴于西汉,南北朝起被大量应用于“佛教造像”,至唐代达到顶峰并流传到日本,在日本被称作“干漆造”。 福州脱胎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州陆续出现多家同业店号,竞相模仿制作脱胎漆器。福州也真正成为中国的漆艺重镇。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 在节目中主持人将要现场体验脱胎漆器是如何“脱胎”的,还要体验“漂漆”上色的工艺。哇,自己亲手完成一件手工艺品,觉得这个七夕这的“乞巧”了呢。 海小峡本人 今晚21:50,敬请锁定海峡卫视《遇见福州》栏目,七夕带你来寻宝。 (遇见福州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xgpw/10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来过期奶粉和纸尿裤的用处这么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