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游记写于年2月,当时我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是在一个驴友网上订的旅行团,需要自己前往目的地,到达后会有一个地陪。那是我第一次坐绿皮火车,第一次和朋友去旅行,旅程短暂却难忘,回来后我便写下这篇冗长的游记。最近在旧电脑找回,于是整理了一下发在这里,以免日后不小心弄丢了。1由于过分紧张,我们提早了3个多小时到达火车站,加上火车晚点,感觉在火车站度过了大半天。旅行团帮忙订的火车票是硬座,怕辛苦的我补钱换成了硬卧,然而同行的小伙伴没有换,我俩就被分隔在不同的车厢,而不同的车厢之间是不能随意“串门”的,因此接下来这趟火车上的旅行我得独自完成。等到火车终于到站时,又出了点小意外。当时我苦苦寻找13号车厢,广播便响了:“请还没上车的乘客抓紧时间上车,列车就要开了……”我赶紧飞跑起来,气喘吁吁地跑到13号车厢的门前等检票,连乘务员都忍不住说:“不用那么急。”上车后,我来不及观察车厢的样子,逮着第一个隔间的女孩就问:“请问这是几号?”她愣了一下,说:“1啊。”顾不上她那仿佛看到外星人般的眼神,我数着来到9/10隔间,看见下铺坐着三个人,而且所有床上都放了行李。我紧张兮兮地问:“请问这中铺有人吗?”他们有的说“有”,有的摇头。后来有个男人走过来边向我道歉边把我床位上的东西拿走。我把行李扔上去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好高,没有楼梯,怎么上去?为了不显得手足无措,我使出浑身力气连爬带跃滚了上去。他们的表情有点愕然,因为我连鞋子都没脱……上去了才知道,连腰都伸不直,只能躺着。安顿好一切后,我脱了衣服,只把外套披在身上,连被子也不盖,就这样躺着。什么风景都看不了,和电影里的火车旅行太不一样了。上铺的男人和一男孩调了位置,听见那男孩说广东话,我感到微微心安。我的下铺是一个湖南籍中年女人,她的对面是一个湖南籍中年男人,这个男人和我的对床是父子关系,男孩和我差不多年纪。把这些人的关系弄清楚后,我静候关灯睡觉。下铺的两个同乡各自聊着家事,不亦乐乎。对床的男孩一直在玩手机,听见他父亲对那同乡说:“现在的孩子都用‘苹果’啊。”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在他们的闲聊中入睡。睡得极不安稳,恍恍惚惚觉得地震,火车不断进站、离站,轰轰的声音也令我难受。床的空间也小,还放着行李,每次换个位置都要花大力气。睡着睡着不知从哪灌进一阵阵风,迷蒙中以为到了湖南。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上厕所才是大事。我来到“厕所”门前,开了门,发现里面还有一个门,却怎么也开不了。正好有个小伙子路过,我请他来帮忙。他问:“你现在要打开这个吗?这个是下车的时候才可以开啊!”“这不是厕所吗?”他没有对我的愚蠢表现出过多惊讶:“你没坐过火车吧?这是出入口。”……厕所里的人好像决心不出来似的,等了好久都没动静。有个乘务员经过对我说:“前面还有厕所。”我以为她带我去,于是一路跟着她。却发现她竟然去了另一截车厢开门。我问:“请问外面有厕所吗?”她有点不耐烦:“没有。厕所在车上。”我只好继续去找。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终于找到一个颇为干净的厕所。去完厕所,心就定了不少。我抱着背囊坐在走道的椅子上,看着外面的风景,心里却在嘀咕:“还有一件事没完成。肚子好饿。”饼干充不了饥,刚才又错过了午餐的手推车。于是我逛来逛去,发现隔壁再隔壁的车厢就是餐厅!里面的空间也宽敞多了。剩下2个盒饭,我买了一个。卖盒饭的乘务员说:“剩下的一个不卖了,拿去炒菜。”当我以为自己运气很好的时候,却吃到了我这辈子吃过的最难吃的饭菜。我知道这时候再挑剔也得先把肚子喂饱,出门在外,又是孤身一人,安全、温饱这两个要素我还是知道的。我边吃边观察周围的情况,发现餐厅是连通硬卧和硬座的车厢。机会来了,我迅速把剩下的白饭扫完,背着起床后就没放下过的大背囊大步走去找同伴。她在2号车厢,我终于看到硬座车厢的情况。走道里不是挤着巨大的行李箱就是乘客的腿。大部分人都眯着眼,睁着眼的几乎都会打量一下我这个闯入者。我装作没看见,继续寻找那个粉红色的身影。终于在一个窗边找到了,她戴着帽子睡着了。后来她醒了,看着我,眼里全是疲惫。连坐10多个小时,任谁都睡不好。我们沿途数着“不穿衣服”的房子(我们把外墙裸露着红砖的房子比喻成不穿衣服的房子),以及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再估算出隧道的长度,时间一下子就过了。超过15小时的火车之旅终于结束了。经此一役,我感觉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了。后来才知道,班上有个同学每年都坐30小时的火车回山西,而且是硬座……2一下火车,人山人海,我们快速走到最前面。火车站外面有很多人举着牌子等候,更多的是趴在护栏上看人潮。好不容易联系上地陪,据说是个苗族人,但其实汉化了,还会说一点广东话。接着有两个男生也到了,一个戴着眼镜,一个脖子上挂着尼康单反,打扮得像文艺青年,皆操广东口音。然后等了一会,一群喧嚣的女生出来了,中间还簇拥着一弱质男,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地上车了。一路驶向那个叫凤凰的地方,全是起伏路,上颠下颠的,状态不好也许就吐了。我权当坐过山车,用眼睛摄下这里的山水,这个也许一生就只来一次的地方。司机开得飞快,丝毫没因一旁的悬崖而勒马,相反越开越兴奋,导游先是自荐唱了一首苗族歌,见我们没什么反应,又开始絮絮叨叨描述这次的行程。落脚的地方叫“嘉兴宾馆”,到了晚上那个“嘉”字还不亮。导游简单吩咐了一下,我们领了门卡便各自散去。住的是号房,在一个转角位。其实当初看了简介上说是“凤凰特色客栈”后,我们就没抱希望会住得舒适,现在居然可以洗澡(热水不热),还有空调(其实是坏的),电视电脑的什么的都齐,简直喜出望外。洗完澡后我们便一起走路去附近的饭店吃饭。饭店里除了我们,还有一桌当地人,看样子和导游挺熟,两句话不到便凑到一块吃饭了。我们这一桌呢,放眼望去几乎全是素。大家都是聪明人,饭一上,马上没了。本来我们都想加饭,可是碍于面子,一直忍到最后,只好晚上回去吃泡面。吃饱便去参加篝火晚会。导游说抽到第一排座位的要踊跃一点,有机会获得当地酒吧的消费券。我的同伴爱喝酒,况且我们又真的幸运地坐到第一排去。说是篝火晚会,大概已经没了以前的味道,为了更有观赏感,也为了观众的安全,已经演绎成舞台上表演篝火派对。而所谓的舞台,也在平地上,只不过搭了个小棚,估计是他们节日表演的地方。男主持大概是模仿何炅的主持风格,瘦瘦小小的还真有点像他。听导游说他是凤凰当地电视台的主持。女主持是第一次出席晚会,央视的主持风格,小家碧玉的外形。晚会把苗族的特色舞蹈表演了个遍,还有当地风俗“巫师下蛊”,那个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的男人太敬业了,经验证那是真刀实火,完成任务后,还有些意犹未尽的观众提出过分的要求,竟然要他尝试火烧命根!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做了。坐第一排的我,可以清楚看出他很痛苦。中间有一个送礼环节,台上的演员向我们抛喜糖,还让我们品酒。据同伴描述,那是她喝过味道最好的米酒。晚会的互动环节到了,请几个人上去跳舞。那种舞是男女一起跳表现夫妻恩爱的。台上的组合有的是情侣,有的素未谋面,有的大概是熟人。不过看他们跳舞应该是最精彩的部分了,那对陌生人像母子,男孩长得像释小龙和蜡笔小新的合体,边嚼着口香糖边跳舞,倒是那大妈正经多了,扇子挥得甚是起劲;那对情侣最多也就谈了半年吧,一点都不默契;剩下那对既非情侣也非路人的组合最滑稽,男的太高,没有一次能成功躲到舞伴手中的扇子下面,那女的也挥得全神贯注,丝毫没有注意到她可怜的舞伴一直在外围。第二次互动是从男观众中挑几个来“娶”台上的苗族阿妹(姑娘)。第一排有个很爱出风头的中年男子,恨不得跑上去抢了主持人的麦克风,这次是他大显身手的机会了。除了他,还有一位男观众的热情也非常高涨,两人有一共同点:脸特红。他们一上台就得套上苗族大妈的衣服,不理解裤头为何做得那么松,身后的女观众一看到他们掉裤子便哈哈大笑。最后一次互动是散场时分,苗族阿妹们邀我们一块跳圆圈舞,我们踉踉跄跄地被拉了上去,手搭着肩膀围着篝火转圈。这大概才是真正的篝火晚会吧。3散场后,导游带我们去酒吧街。那边的建筑全是仿古的,外头挂着大大小小的招牌,什么“西风瘦马酒吧”,什么“山石玖度吧”,我们的团早就散了,各自拍照,四处觅食。沱江的两边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走着走着,来到一条漆黑小道,一边是咖啡馆,无一例外地在外头挂一牌子:“今天有江边房”。另一边是民居,安安静静不受打扰地立在那儿。这里的民居很多都不关门,路人可以望得见里面的主人在织竹篓,在看电视,在打瞌睡。这里的人都在脚下放一火炉,膝盖上披一毯子。杂货店来客人了也毫不在意。在这里我看见了小时候见过的小卖店,那种可以折成很多下的木门,那些昏暗的灯光,还有对客人置之不理的店主。一直往坡上走,都只有微弱的灯光,途人都是游客,嘻嘻哈哈,三三两两,丝毫不为打破这么难得的一份宁静而负疚。我开始感受到这里的慢节奏。4闹钟一个接一个地响,我挣扎着爬起来。7点40分了。8点半要集中,但我们想去昨晚未逛完的小街。匆匆收拾,吃完早餐后已是8点多了,看来去不成了。天色不是很好,像是酝酿着一场雨。我们一行人拖拖拉拉往古城方向前进。凤凰这里所依的是南华山,迈进南华门这个牌坊,便算到了古城。入城后,一路上还是现代建筑,人们穿插于各种街道,零星的几个背竹篓的苗族妇女跃入眼帘。古城还有个正门,拐个弯,是一个广场。跃跃欲飞的凤凰雕塑处于中间,团友们一见马上飞奔去抢占好位置拍照。这时苗族妇女已经不算一道稀有风景,她们背着竹篓,竹篓里装满东西;头上是用黑布围成的装饰,里面还可以放东西;腹前托着一个竹盘,上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各式具有苗族风格的物品,诸如羽毛毽子、头饰、项圈、手链等等。一见游客,她们马上蜂拥而上,满脸堆笑,用带着苗族口音的国语推销:“买一个呗!”我对所有东西都感兴趣,后来在一个蜷缩在别人家店门的苗族妇女那儿买了一个坠着双鱼的项锁。我们继续探索。路上竟然看到一家“赶尸”店,门口故意弄得阴森恐怖,同来的一对情侣兴奋地站在一个僵尸模型前合照。导游带我们到猕猴桃店品尝猕猴桃干,去血粑鸭店试鸭肉,到腊肉店吃腊肉……这么一来,我们都半饱了。再到陈斗南故居参观,据说是跟着贺龙将军四处征战的得力助手,他的遗物保存得还比较好。故居的建筑风格和大多数南方建筑差别不大,不过现在南方许多古宅都是修葺甚至是仿出来的,而这处故居保留了最原始的面貌。很多经典战争片都在这儿取景,《血色湘西》之类的。离开陈斗南故居,我们遇到自称“快乐老人”的街头卖艺者,他把自己化成小丑,做着各种搞笑动作,让游人拍照。桥底还看到民间乐队在卖艺,采用的乐器是吉他和苗鼓,很多人坐在石凳上欣赏他们高亢而嘹亮的歌声。沿途有好多小吃摊,臭豆腐、香豆腐、馄饨应有尽有。我第一次尝试臭豆腐,还有苗族馄饨。接着是坐船游江。船夫一路对着我们高歌,像是即席创作。“沱江的水绿得清,绿得净,几只绿头鸭在戏水”。看到岸边有一家酒坊,我们喊船夫停下来。在那里,我竟尝了5种酒:蜂蜜酒、猕猴桃酒、女儿红、糯米酒,还有一种忘了。除了女儿红,其他的酒都很好入口。上岸后我们前往沈从文墓地。还遇到了一条黄狗(说来就巧,整个凤凰不见一只猫,狗却处处可见),让我想起《边城》里面的情节。娟娟在哪?我以为真的可以看到墓,其实是上小山绕了一下又下来,只看到一块刻着“沈从文墓地”的碑。那条狗一直跟着我们,热情地摇头摆尾,脖子上还挂着一个花环。下了小山坡,便上南华山。爬上长长的楼梯,来到三王庙。据说供奉的是凤凰人心中的英雄三兄弟:杨龙、杨虎、杨豹。庙前是一棵很古老很大的许愿树,上面挂满了许愿牌。沿着楼梯的护栏挂满了金锁,也是祈福用的。栏杆上有一龙的雕塑,龙头向着对面的山。走进庙里,一个和尚盘腿坐在三尊佛像面前,看见我们便装模作样地拿起经书。本来只想四处看看,但引领我们的那位穿苗服的阿妹说来到佛门之地就应该听一下禅。于是我们一个接一个坐下来,那个和尚便开始喃喃自语起来。不由心想,我背包上的那个十字架让他看见了会怎样?他说话如催眠,正当我昏昏欲睡时,同伴说了一句:“心经。”原来和尚问,他刚才念的是什么经。糊里糊涂之中,各人领了一个锦囊,还得交10元的香钱。本来想走,可是想到父母说过出门在外什么都得信,就忍了。听说隔壁有个和尚给我们解答,我们依次进去等候。轮到我的时候,我连坐都没坐稳。那个和尚问了一下我的出生年份,便开始滔滔不绝解签。他说我以后的富贵一定会超过我的父母,我心想:废话。还说应以孝为先,问我愿不愿意为父母点一盏平安灯,我说愿意。他接着说,平安灯有60、99、元三种,你要点哪一种?我面露难色,答:我经济有点困难。他便笑了笑,说:不要紧。一出门,几个团友马上问我有没有上当。一说到钱,我们全都摇头,毕竟我们是广东人。在我们那儿捞不到钱,他们大概在背后把我们上上下下骂了个遍吧。下了山,我们便自由活动了。我和同伴兴奋地跑去山下那家写着“巨无霸”的甜筒店,要了两个5元的甜筒,是我吃过的最大的甜筒!在一家叫“苗忆凤凰”的店买到了便宜又好看的明信片,老板娘是个年轻妈妈,人超好,还让我们坐在她的位置上写明信片,因为下面的电炉可以取暖。她说这里的明信片是全凤凰最便宜的,8块钱11张。我想说也许是全广州最便宜的。写好明信片,老板娘的保姆帮我们用清水沾好邮票,还帮我们寄出去,因为这里邮筒不好找。那是在凤凰最值得怀缅的一处。在凤凰的街头,走两步便能听见熟悉的粤语。在一家卖酒的店里,老板娘用苗式国语跟同伴议价,同伴没听懂,她居然用粤语重复了一遍!这里做生意的人不会说国语却会说粤语?她笑笑说:“有很多广东人来旅游。”沿途看到很多苗族妇女坐着,前面放着小摊,上面摆放着各种织物、饰物。这里的人做生意都很自信,从不担心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几乎都是言不议价的。不像广东人,即使你不买,走了,她都会追出来要降价卖给你。插一个题外话:很多中青年都在打麻将。貌似湖南人生活得都很悠闲,麻将从早打到晚。在宾馆里看到得一则当地新闻说:一个老人带着孙子去邻居家打麻将,结果孙子没了,原来孙子在老人打麻将时独自外出玩耍,掉进坑里死了……看到小伙子在现场表演做姜糖;又路过一次桥底看人家卖艺;DIY的服装店在一件件衣服上写上店名再挂在门前;还有佛庵门前放着供人取阅的口袋经书;在路上驮着水泥的马匹;牵着手放学的小学生们;别出心裁写着“纯真小菜”、“极品野菜”的小餐牌;红得发亮的辣椒;在门口摇尾巴的大白熊;被困在门里的萨摩耶犬;坐在门口装模作样伸懒腰的牧羊犬;放风筝的老人……5今天要去德伉苗寨。一路上翻山越岭,进苗寨时看见天下第一高的悬索桥,在大雾之中彷如电线杆。司机竟然在听粤语歌,《一生何求》、《千千厥歌》。导游向我们介绍苗族人的一些风土人情:若在路上被人踩了右脚后跟,千万别生气,因为是阿哥或阿妹看上你了;看到可爱的小孩可以抱起来玩玩,但不能摸头,因为孩子将来会长不高也不聪明;不唱歌不喝酒不能进饭店吃饭……然而,一团的女同胞都没被人踩到,因为压根就没几个小伙子,大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孩子大概也被藏到屋里去;只有最后一件应验了。我们一到饭店,他们马上放鞭炮,唱山歌,我们也得对唱,唱毕还要喝酒。好不容易等到上菜,却还要喝一碗米茶,喝得慢还要惩罚。同伴喝得最快,奖励是唱一首歌。唱完终于可以吃饭了,菜却一道比一道重口味,惟一的男同胞吃坏了肚子。我们跟着地陪和司机上山看瀑布。据说要一个半小时,看的是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流沙瀑布。山下的小狗们看到我们好兴奋,还有一只乐嘻嘻地带我们上山。一路上数它走得最快,老是在前头转过来看我们这群乌龟。背着大背囊,山路又崎岖,更因为缺乏锻炼,才走几步,我就开始喘气了。司机也是苗族人,很热情,一直和地陪搭讪,可是阿妹不怎么搭理他,一个人拼命往前走,丝毫不管我们这群人。下山的时候听司机说她失恋了。司机一路上又喊又唱,群山一个个送回音。狭路遇到两个男人,司机起哄:有土匪!两个“土匪”看到我们上山,马上点燃地上的鞭炮,说是让我们见识一下土家人的鞭炮。(那里还有土家族)果然非同凡响,鞭炮屑居然是彩色的!像结婚用的彩带。在山坡上看到野牛吃草。这里的生态环境保存得还比较好,不过野兽就应该绝迹了。倘若走到平地,还会有土家人或苗家人开的小卖店,卖土匪烟和各种民族姑娘布妞。到处都是走地鸡,见了人也不躲,倒是怕同行的小狗。终于来到流沙瀑布,不枉我们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但是正值枯水期,瀑布流下来的几乎全是沙。我们拍了几张照,就沿山路走过去瀑布的背面。小狗原本在小茅屋前休息,见我们过去,又屁颠屁颠地跑到前头去了,连我们在山路上拍照都要凑一份热闹,几乎每张相片里都有它的身影,或忧伤或二逼。快要到瀑布的时候,遇上一块大水帘,已经走到这一步,不能再退缩,我们套上衣帽便冲了过去。结果全身湿透,幸好外衣是雨衣布。其实,从远处看以为全是沙,走近才发现大部分是水,夹杂着沙;从远处看以为那帘很细,走近才知道足以把我们每个人打得浑身湿透。瀑布打落在一个大池塘,清澈见底的水,倘若是夏天,我定会在里面畅泳一番。这里就像武侠小说里练剑戏水的人间仙境。下山后我们各自到周围逛逛,等待苗族舞蹈表演。我和同伴再次回到上山入口的小巷,碰巧看见那两个“土匪”游客在买牛角梳。此时我们已被饭店里的阿妹在脸上抹了两块锅底灰。不过阿妹说了,在出苗寨前不能洗脸,因为锅底灰可以招财。我们准时来到二楼的表演厅。我在录像时突然被人拉了上去,居然是玩争凳子!我最讨厌玩的游戏,因为屡玩屡败,这次也不例外。后来他们还挑人上去唱歌。我们都故意低头装作不知情,男演员最后请了一个戴红帽子的女孩上去,那女孩不想唱,她的男友,即唯一的男生,跑上去解围。结果两人都要接受惩罚——被抱起来。6之后,我们便离开苗寨,前往吉首火车站。在醉意和倦意下,我们都睡着了。下车后时间还宽裕得很,我们决定找个地方把剩下的明信片寄了。沿途问了几个人,有人说要走米,有人说要走完整条街(远远大于米),结果走完了都找不到。这里的人是有多不熟悉这里啊。路过卖橘子的档摊,买了一斤橘子,又买了些香蕉,怕坐火车时饿肚子,勉强果腹罢了。回程已经比较适应了,况且第二天10点半就到广州了,想到便心情舒朗。回程似乎总比来程短。这回我没再到硬座车厢找同伴,反正我有口袋书《巴菲特传》。来时读了些,剩下的都在回程上读完了。回到熟悉的广东,脱下厚外套,才显得没那么怪异。哥哥说你总算回来了,你走之后,妈妈天天都唠叨,连他也挨骂。人生的确需要历练,这只是第一程。尽管坐火车很辛苦,挨饿也不好受,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后悔。假如当时我退缩了(我有过无数次退缩的念头),也许以后就无法开始冒险了。家人一直把我保护得很好,我没有独自去过远方,上大学也在家门口,为人也不怎么靠谱,可是人终归要学着自己长大嘛。后记现在看到当时写的游记,哭笑不得。幼稚又可笑。那是我至今唯一一次坐绿皮火车,也是我第一次游览古镇。这趟旅程最重要的收获不是人文风景,而是我的成长。现在想起,仿佛那个傻里傻气冒冒失失的小女孩就在眼前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xgls/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