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

超然脱俗,不畏世俗真性情:卓群洞见,无涯学海泛轻舟

一直以来,中医方剂安宫牛黄丸备受民间追棒。不久前,网上近日重提在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产自年代的一颗安宫牛黄丸最终以11万元人民币天价成交,较底价高出近19倍一事。

安宫牛黄丸以11万成交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主要用于治疗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中风昏迷及脑炎等症状,其功效在于复苏及保护脑,对于脑卒中等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安宫牛黄丸既可治疗中医急症,又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乙脑等。

安宫牛黄丸并非唯一拍卖出高价的中药,年6月8日,有一箱(50盒)年北京同仁堂“山王清心丸”,以70.15万元的价格成交,令老中药的收藏行情持续走高。

山王清心丸

据了解,之所以能拍得70.15万元的高价,是因为“山王清心丸”由日本定制,留存在中国的老药特别稀少。当时这批制药由日本专程派专家严格把控“山王清心丸”的原材料,深入到中国每味道地的中药原产地进行实地采摘、甄选、特制,以保证其药效。据日方说明书显示,“山王清心丸”由羚羊角、人参、牛黄等中药组成,主要功效是滋养强壮,用于治疗虚弱体质、肉体疲劳、病中病后、胃肠虚弱、食欲不振。

中药的作用归根到底是治病救人,起初并不具有收藏价值。然而,如今现存的名贵老中药存世量很稀少,并且古老天然、配方又纯粹的中药都无法再生,基本上是用一颗少一颗,因此中药的收藏价值突然开始体现。当然,这背后也折射出了现代中药的“病”。

为何一颗安宫牛黄丸值11万?

在现存的古方成药中,像大活络丹、牛黄清心丸、山王清心丸、安宫牛黄丸等老药广受藏家追捧,价格暴涨。

以安宫牛黄丸为例,如今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和过去的中药有很大不同,安宫牛黄丸原来有一味重要药材——犀牛角,因年全球禁止对犀牛角的贸易和使用,犀牛角断了来源,中国开始用水牛角浓缩粉替代,但其成分、功效和天然犀牛角有很大差距。

因此,年前产的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宫牛黄丸身价大涨,再加上老字号的药材品质和纯古法的炮制工艺,在拍卖市场赢得追捧,拍出11万元高价不足为奇。

其实,近年来,一批不同老字号、年份不同的安宫牛黄丸已经成为各大拍场的宠儿。也有媒体报道,北京一些兼营高价回收的路边烟酒小店,除了标明回收冬虫夏草、黄金、老酒之外,增加了回收牛黄丸的项目。店铺老板明确表示,只回收年以前的安宫牛黄丸,

老药安宫牛黄丸一丸难求

存放了那么久的老药还有药用价值吗?有中医表示,中医和西医不一样,药丸不存在“保质期”的说法,只要存放的方式是正确的,很多药材都是越老越值钱,而且在治病救人方面有奇效。但也有专家表示,中药外层的蜡衣、金衣虽然可以起到保护药性的作用,但是如果超过有效期,天然麝香、天然牛黄这些易挥发的芳香药会挥发,药效还是会衰减。

现代中药“病”了?

有人认为,老药安宫牛黄丸之所以能够拍出天价,是因为犀牛角等重要药材断了来源,加上天然牛黄、天然麝香等原料稀缺,现在的安宫牛黄丸多改用人工麝香等替代品,造成药效的下降,人们更愿意相信老药。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动物药在中药中的作用巨大,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野外动物药资源减少枯竭,国家对珍稀濒危动物保护严格,都使动物药药源日趋收窄。

例如,许多中成药品中含麝香、豹骨、羚羊角、穿山甲、熊胆等珍稀濒危药用资源成分,但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整个地球动物物种濒危状况日益严重。野外资源减少、枯竭,使得一些传统经典、特效的国宝级中成药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丧失。

但中药绝大部分来自天然,天然药物不可能用一个单一的化学药物来取代。就像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黄等替代品,因在药效成分等方面的差异,仍不能完全替代动物药。

当中医遭遇日益枯竭的药用动物资源,是保护动物,还是继续治病救人?这是一道必解的难题。有专家建议,对于珍稀濒危药用资源,应该始终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立场,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统筹兼顾野生动物保护和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动保界和科学界则坚持认为,寻求珍稀天然动物药的替代品,才是解决动物药源匮乏的最好途径,这一难题仍处在激烈探讨当中。

另一方面,在商业快速经济利益驱动下,和现在的部分食品安全问题一样,现在的中药也同样面临着安全和药效问题。

曾有媒体采访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他表示,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这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据他所言,“以前中药如果需要异地种植,必须经过三代,考察是不是有疗效。现在则随心所欲了,想去哪里种就去哪里种。”

骆诗文举例,枇杷叶入药,必须要用去年从树上摘下来的老叶,树龄至少三五年,用鬃刷把枇杷叶背面的毛刷得干干净净。但现在的原材料,许多村民为了快速致富,不仅不管树龄有几年,还直接用地上捡来的甚至腐烂的、肮脏的枇杷叶经简单处理后,直接卖给药厂。

还有,现在不“道地”的药材一轰而上大量供应,优质的原产地药材则遭到人们竭泽而渔式的掠抢。如今在浙江各中药房,已经难以看到原汁原味的“浙八味”了;云南白药最重要的原材料野生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已经濒临灭绝。

存世量稀少、生长周期长且疗效显著的名贵中药价格连年上涨

对于一些资源属性极强且供需状况不平衡的野生及长周期名贵中药材,随着相关资源及产量的进一步稀缺及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价格也将继续上涨。

现代中药生产线

中医药是国粹,是中国的宝贵遗产。而目前,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取代了过去的人工化,求量不求质的现代中药丢失了当年的影子。而仅存的名贵中药材,用一味,就少一味,已经无法再生。如果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顾后果,无异于放弃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那代价就太大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sltx/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