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颇具传奇色彩的一剂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历经多年岁月的洗礼,依旧发光发热。不光古人用,现代人仍然在用,不光中医用,西医也在用。到底安宫牛黄丸的魅力何在?又凭借什么在众多古今名方中脱颖而出?心与心包古人认为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不能轻易受邪气的干扰,犹如帝王,时时刻刻要受到严密的保护,所以五脏之外还有一脏名曰心包,它的功能就是保护心脏、代心受邪。"宫"字通指房屋,尤其是帝王的居所,心若是帝王,那么他所居住的寝宫就是心包。安宫牛黄丸的主治证便是"热陷心包",最突出的证候表现便是神志受到热邪的侵扰,开始有意识的变化,心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所谓该出手就出手,安宫牛黄丸便是此时的救世主。药与方剂什么叫做名贵药材?无外乎既有名,又贵重。算上和丸的蜂蜜以及作外衣的金箔,安宫牛黄丸一共13味中药,其他包括了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麝香、珍珠、栀子、雄黄、黄芩。这里的牛黄、犀角、麝香便是名贵中的显赫了,有药到病除的美誉。

老大夫常说:用药如用兵。这门用兵的学问就是方剂学。安宫牛黄丸的这些药看起来杂乱无章,实则暗藏用兵排阵的奥妙。1,主帅牛黄清热解毒、豁痰开窍2,督军犀角退敌(热邪)之策天下无出其右

3,四大先锋郁金、冰片、雄黄、麝香;集草、木、石、肉之香,杀敌开路,保心窍之玲珑4,后方固镇朱砂、金箔、珍珠,以金石之重,安心魄之魂;5,大队人马黄连、黄芩、栀子,以体之凉泻三焦之火。小注:国内品牌现牛黄、麝香多为人工之品,犀角已改为牛角,药力相去远矣!症与证候中医的"症"与"证"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前者指症状和体征,即中医四诊所获的疾病信息,后者指通过四诊信息对病人当下生理病理的总结,属于疾病的诊断结果。识得"症"与"证"是中医用药遣方的关键。安宫牛黄丸的精髓便是认准热、瞧准神。安宫牛黄丸的证,我们已经说过是"热陷心包",即实热侵扰+神志异常。安宫牛黄丸中有大队的苦寒之品,非实热不能用!实热和虚热其实较好辨别。实热实热多病程急促,前期可能有发热恶寒,症状逐渐严重,浑身滚烫,舌红苔燥,脉象较为有力,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虚热虚热多病程缠绵,老弱病久者居多,或是处于疾病的后期恢复,热象时有时无,易受情志及劳力情况的影响,以五心烦热、夜间盗汗为标志,病情多不凶险。热邪致病,常煎液为痰,痰蒙心窍者,四肢抽搐,昏睡不醒,意识不清;热邪攻陷心包,扰及神明(心),患者会大喊大叫,胡话连篇,甚至癫痫、角弓反张。安宫牛黄丸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它数次在公共大事件中大显身手,可由于诸多原因也带来许多争议,希望文章能为对安宫牛黄丸处于迷惑中的您带来一点点帮助。

  说到安宫牛黄丸的起源,就不能不提牛黄清心丸,虽然这两种中成药只有区区两个字的差别,但它们的产生却前后跨越两个朝代,而且药力也相差较大。牛黄清心丸原本是明代医学家万全发明的药方,温病学派的重要代表、清代著名医学家吴塘(字鞠通)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在它的基础上加了几味中药,就形成了安宫牛黄丸。

  中医温病学是急性热性病和传染病的临床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温病学派形成于清朝中叶,当时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由于长期的历史文化积累,医学上必然也会产生巨大的迸发,以吴塘、叶天士为代表的清朝医学家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像广东、福建沿海等地,当地人士都组织人力物力研究形成本地的温病学术理论。

  相传,吴鞠通从小苦读诗书,想走科举之路,得个功名,但十九岁时,父亲生病死去,吴鞠通愧恨不已,哀痛欲绝。他认为父亲病了,自己却不懂医术,不能救他,还有什么颜面立在天地间?!于是购买方书,刻苦研读,一读就是十年,颇有心得,但不敢轻易为病人治病。直到年,京城流行温疫,死在庸医手中的人不计其数,在朋友们劝说下,吴鞠通才开始诊治病人,在危重病人中救活了几十人,从此声名大振。

  安宫牛黄丸针对病人高烧、神志昏迷、烦躁而乱语,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醒神开窍的作用。那么,“安宫”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中医学认为,心在人体内犹如君主,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心包犹如心的宫城,保护心主神圣不可侵犯。若温热邪毒攻心,心包便挺身而出代心受邪。“安宫”用以形容服用该丸药后,能使心“安居其宫”。后来,安宫牛黄丸还发展到可以治疗邪热内闭所致的中风昏迷和小儿惊厥。安宫牛黄丸的服用非常讲究:用清宫汤煎汤送服,可以加强清心解毒之力;脉虚的人要用人参汤送服,脉实的人用银花薄荷汤送服,痰多昏睡的人用竹沥水研磨后,通过鼻子喂服。

  在今天,西医诊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肝昏迷、中风、肺性脑病、颅脑外伤、小儿高热惊厥以及感染或中毒引起的高热、神昏等病症,中医辨证属热闭心包者,都可以使用牛黄安宫丸治疗。

为保护珍稀动物,我国在年国家下令禁止犀角进出口,停止使用犀角原料,93年后国内安宫牛黄丸都是使用水牛角的。而朝鲜因为没有加入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公约,无这方面的规定,朝鲜名厂高丽七补制药、万年制药还少量出品含犀角的安宫牛黄丸。

丸子的金衣,金亮发光,一看就知道品质如何,吃的时候不要扒开金衣,金衣起到镇惊作用,不要吞服,不利于吸收,嚼食为佳。

主要用于因高热及心脑血管病症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肝昏迷、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病所至的神昏、谵语、抽搐、惊风、狂躁、四肢厥凉、牙关紧闭、偏瘫失语、休克昏厥等症。对于风温、春温、暑温疫,燔灼营血,热陷心包,痰热上蒙清窍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痰壅,突然昏迷,面赤气粗,口眼□斜;小儿外感,热极生风,风痰上扰,高热烦躁,喉间痰鸣,神昏谵妄,惊厥抽搐者适用。西医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性肺炎、中*性痢疾、脑血管意外、肝昏迷、败血症等均可用此药

每盒6丸,每丸2克。

每丸2克(0毫克):天然牛黄mg、犀角mg、天然麝香30mg、珍珠60mg、黄莲mg、黄芩mg、山栀子mg、郁金mg、蜂蜜mg、龙脑30mg、朱砂mg、金箔0.2mg(背标印有6丸共12克)

:成人一次1或2丸,1天吃1-2次,最多2次,未满6岁小儿1/2丸,未满3岁小儿1/3丸。嚼碎喝温水送服,高热、中风等服用本品困难者,应温水化开鼻饲给药。忌与其他药品同时服用,与其他药品间隔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因含有少量麝香,所以孕妇忌服。

安宫牛黄丸的四季养生服用方法

惊蛰

一般在阳历3月5或6日,“一雷惊蛰始”,蛰,蛰隐,是养生方式。此时,阳气振奋,化为雷声,万物随之振奋而出。安宫牛黄丸中的麝香、冰片、郁金等芳香开窍之品,开泄体内痰浊闭阴,势如惊雷,有助于阳气振奋,维持天人相应。所以每年在惊蛰前后顺应大自然规律、适时服用安宫牛黄丸预防中风的发病。这一时期,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最易“倒春寒”。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冬春交替之际,温度变化剧烈时更易发生,要格外重视。

夏至

一般在阳历6月21或22日,夏者,大也;至者,极也;夏至,即万物茂盛至极,阳气旺盛至极,自然界阴阳表现为“阳气至极,一阴萌生,阴阳交替”。气候炎热至极,平常性格急躁,或者高血压,或者便秘等体内热盛的人群,容易受气候炎热影响,诱发疾病。

因为安宫牛黄丸有牛黄、黄芩、黄连、栀子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夏至可以服用安宫牛黄丸清热泻火,平衡阴阳,还有助于夏季养心,预防心脑疾病。

据卫生部资料统计,一年两个中风高发期,一个是气温在零度以下的隆冬,一个是气温32度以上的盛夏。盛夏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人体内阴阳失调,极易导致“热中风”,因此老年朋友尤其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人务必把握酷暑时节,防暑降温,做好养生工作,防心脑血管意外!

霜降

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或24日。霜,丧也,阴冷凝露为霜,肃杀万物,万物蛰伏以养生,人体则准备开始进补,储备能量,抵御阴寒。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深秋向冬天过渡的时期。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时节,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随着大风天气的不断光临,温度迅速降,天气逐渐向冬季转变。霜降杀百草,这一时节,需注意荡涤痰湿,软化血管,可以清除体内痰湿之邪。养生专家提醒,具有相应病史的人们可服食安宫牛黄丸,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为冬令进补扫清障碍。

冬至

一般在阳历的12月21日或22日。冬者,终也;至者,极也;冬至,即万物发展至终,阴寒旺盛至极,要开始新的轮回,自然界阴阳表现为“阴寒至极,一阳生长,阴阳交替”。安宫牛黄丸以麝香、冰片、郁金等芳香开窍,开泄痰浊闭阴,为阳气萌生扫清障碍,重振阴阳纲领,维持天人相应。

这就是老刘医话带给您的“安宫牛黄丸的故事”,其实安宫牛黄丸还有很多的传奇故事,等待着您的探索与发现。老刘医话感谢您的参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sltx/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