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综背诵打卡day35
白癜风吃什么好得快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320968.html 研七医栈——研路有我 免费获取~】 回复即可获得考研时间安排 (如果有错误记得告诉我,一个人码字,一个人检查有时候看不出来) 中医诊断学 第二节、血辨证 包括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 1、气滞血瘀 概念:气机郁滞导致血行瘀阻的证候气滞→血瘀 表现分析:情志不遂;跌仆损伤;外邪侵袭 胸胁胀闷疼痛,或窜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 疼痛更甚,刺痛,拒按不移[肿块]坚硬 局部青紫,面色晦暗 闭经,痛经,经色紫暗夹血块,乳房胀痛(以血瘀症状为主) 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辨证要点:胸胁胀满、刺痛,情志抑郁或易怒 2、气虚血瘀 概念:气虚运血无力导致血行瘀滞气虚→血瘀 表现分析: [面]面色淡白[形神]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脉]舌淡,脉细无力 [面]面色晦暗或青灰[色]局部青紫 胸胁或其他局部刺痛,痛处不移,拒按 质硬 舌淡紫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无力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少气,局部刺痛,舌淡紫,脉无力 3、气血两虚 概念: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气虚+血虚 表现分析: [形神]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色]唇甲色淡[神]心悸多梦 [头面]面色淡白或萎黄,目眩头晕,形体消瘦 舌淡嫩,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面色淡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多梦,舌淡脉无力 4、气不摄血 概念: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导致出血气虚→出血 表现分析: 吐血、便血、尿血、齿衄、肌衄、崩漏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加剧 面白无华,头晕心悸 舌淡嫩,脉弱 辨证要点:出血同时又有神疲乏力,动则加剧等气虚症 5、气随血脱 概念:大量失血引起气暴脱出血→气脱 表现分析: 吐血、鼻衄、咯血、便血、崩漏、产后大出血、创伤出血 [神]神情淡漠,甚至昏厥[面]面色苍白[肢]四肢厥冷[汗]大汗淋漓[气]气少息微 舌淡,脉微欲绝,或芤或散 辨证要点:大出血的同时,有神情淡漠,面色苍白,脉微,气少息微等症状 中药学 、葶苈子 性味归经:辛苦大寒肺膀胱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 1.痰涎壅盛咳喘,胸胁胀闷,不得平卧(“泻肺平喘要药”“善泻肺中水饮及痰火”) 2.胸腹积水实证,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3~10g,包煎 研末3~6g炒用缓寒,防伤胃 注意事项:虚寒喘促,脾虚肿满者 、白果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毒肺肾 功效: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主治: 1.咳喘咳嗽(“哮喘痰嗽常用药”) 2.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尿(“醐触,收涩止带,固精缩尿”)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忌生食 小儿尤当注意 、马兜铃 性味归经:苦微寒肺大肠 功效: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清热平肝降压 主治: 1.肺热咳喘,痰中带血(“一切肺热燥热咳喘均可用”) 2.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3.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用量:煎服3~9g肺虚久咳 注意事项:儿童及老年人 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 、枇杷叶 性味归经:苦微寒肺胃 功效:清肺止晐降逆止呕清胃止渴 主治: 1.肺热咳嗽,气逆喘急(清肺降肺而化痰止咳) 2.胃热呕逆(清胃降胃止呕止呃) 3.热病口渴(烦热口渴),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6~10g鲜品加倍止咳止呕 注意事项:无 、洋金花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肺肝 功效:平喘止咳解痉定痛麻醉止痛 主治: 1.哮喘咳嗽(“寒性哮喘尤宜”) 2.心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3.癲痫及小儿慢惊风 4.麻醉 用法用量:多入丸散,0.3~0.6g卷烟分次燃吸,每日不超过1-5g 外用适量麻醉用煎服20g有毒,应控制剂量 注意事项: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心动过速者,孕妇 方剂学 第四节、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24g山茱萸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 方歌: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解: 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为臣 山药:补益脾阴,亦可固肾——为臣 三药相配,自养肝肾脾,为“三补”。 泽泻:利湿以泄肾浊,防熟地滋腻之性——为佐 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为佐 茯苓:淡渗利湿,助山药健运——为佐 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均为佐药。 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滋肾阴为主 加减应用:虚火明显者,加知母、玄参、黄柏;兼脾虚气滞者,加白术、砂仁、陈皮。 注意事项:脾虚泄泻者慎用。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生地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 方歌: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癥瘕。 方解: 生地: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 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为臣 当归身、枸杞子:养血滋阴柔肝——为臣 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药虽性苦寒,但有大量甘寒滋阴养血之品,则无苦燥伤阴之弊——为佐 配伍特点:大队甘凉柔润滋阴之中,少佐苦辛疏泄之品,养肝体而利肝用,寓疏于养,滋养而不黏腻滞气,疏肝又不耗阴 加减应用: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贝母;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酸枣仁;口苦燥,加黄连。 注意事项: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补肺阿胶汤《医方考》 组成:阿胶9g牛蒡子3g炙甘草1.5g马兜铃6g杏仁6g糯米6g 方歌:补肺阿胶马兜铃,鼠黏甘草杏糯停,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 功用:养阴补肺,清热止血。 主治:小儿肺虚有热证。 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点:虚实并治,补泻兼施,以补为主,重在补肺阴而兼益肺气。且诸药平和,又炒厚人药,故无苦寒伤中及滋腻碍脾之性。 、石斛夜光丸《中国药典》 组成:石斛30g人参g山药45g茯苓g甘草30g肉苁蓉30g枸杞子45g菟丝子45g地黄60g熟地60g五味子30g天冬g麦冬60g苦杏仁45g防风30g川芎30g枳壳30g黄连30g牛膝45g菊花45g蒺藜30g青葙子30g决明子45g水牛角浓缩粉60g羚羊角30g 方歌: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青葙草决犀羚角,参味连苓蒺草风,再与杏菊山药配,养阴明目第一功 功用: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主治: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配伍特点:1.补泻兼施,标本兼顾,以补虚治本为主2.五脏并补,尤以滋补肝肾为主,且补阴药中配以温阳之味,滋养药中伍以敛涩之品,阳中求阴,精血固秘,则补力益彰3.清散合方,使肝火清之于内,风热散之于外,由是内外之热皆平。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熟地龟板各g黄柏知母各g猪脊髓蒸熟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配伍特点: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相兼顾。龟板、熟地用量较重,与知、柏的比例为3:2,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虎潜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g龟板g知母60g熟地陈皮白芍各60g锁阳45g虎骨30g干姜15g酒金箔一片 方歌: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滋阴降火强壮骨,肝肾不足虚热良 功用: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 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晕眩,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 配伍特点:养肝强筋之效为佳,兼能理气和中,使补而不滞,为治痿证的专方。 、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g山药g枸杞子g山茱萸g怀牛膝90g菟丝子g鹿角胶g龟板胶g 方歌: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 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配伍特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 、左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9-30g山药枸杞子各6g炙甘草3g茯苓4.5g山茱萸3-6g 方歌:左归饮来补肾阴,熟地山药茱萸跟,枸杞苓草同煎服,肾阴不足此方寻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证。 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 配伍特点:纯补之剂,补力较左归丸弱。 ▼研七医栈——一战成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rybw/7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成药的学习运用体会辛丑正月修订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