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的水肿反应,一般情况下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即使旧的风团消失,新的也会不断产生,并且伴随着瘙痒难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不进行治疗,往往病程迁延数日甚至数月,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

荨麻疹

西医控制荨麻疹症状的治疗原则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律使用的原则,旨在完全控制荨麻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在中医看来,风为百病之长,风的特性就是善行而数变,所以荨麻疹的发生往往又与风的关系密切,春夏之交也是荨麻疹的多发季节。中医辩证治疗荨麻疹,可以根据荨麻疹的发病机理配制,迅速缓解皮肤瘙痒,祛除人气器官内的各种邪气,从而缓解荨麻疹的病情。

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1风热证主证:

风团色红,扪之有灼热感,自觉瘙痒,遇热则剧,得冷则缓;或伴发热恶风,心烦,口渴,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银翘散或消风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鱼腥草、牛蒡子、薄荷、荆芥、防风、浮萍、蝉蜕、芦根、白鲜皮、甘草。

加减:咽痛者,可酌加桔梗、玄参等;热甚者,可酌加生地黄、黄芩等。

2风寒证主证:

风团色淡红,自觉瘙痒,遇冷则剧,得暖则减;或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物:桂枝、麻黄、白芍、大枣、紫苏叶、防风、荆芥、杏仁、生姜、甘草。

加减:恶寒较重者,可加附子、细辛、干姜皮等。

3肠胃湿热证主证:

风团色泽鲜红,风团出现与饮食不节有关,多伴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大便稀烂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药:防风通圣散或除湿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物:土茯苓、绵茵陈、金银花、黄芩、苏叶、枳实、厚朴、连翘、薏仁、徐长卿、白芍、甘草。

加减:腹痛便秘者,酌加大黄;食积者,酌加山楂、麦芽、神曲等。

4毒热炽盛证主证:

发病突然,风团鲜红灼热,融合成片,状如地图,甚则弥漫全身;瘙痒剧烈,或伴壮热恶寒,口渴喜冷饮;或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黄干燥,脉洪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止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物:水牛角、生地、鱼腥草、紫草、黄芩、丹皮、玄参、麦冬、生石膏、赤芍、芦根、黄连、栀子、甘草。

加减: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等;痒甚者,可加苦参、徐长卿、地肤子等。

5气血亏虚证主证:

风团色泽淡红,或者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乃至数年不愈,或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心慌,神疲乏力,唇色白,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固表。

方药:八珍汤合玉屏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炒白芍、熟地、川芎、当归、桂枝、黄芪、防风。

加减:畏寒阳虚者,可加附子、肉桂、干姜;痒甚者可加乌梢蛇、煅龙骨、夜交藤;

气滞血瘀者可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另外推荐一个荨麻疹[通治方],可以一试。

麻黄蝉蜕汤(冉小峰):

该方有消除风疹块的良好近期疗效,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有可能取得被动脱敏的彻底效果。组成:麻黄9克、蝉蜕9克、槐花米9克、黄柏9克、乌梅9克、板蓝根9克、甘草9克、生大黄9克、上8味,加水毫升,浸泡30分钟,加热煮沸30分钟,滤过,药渣再加水毫升煮沸3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出液即得。每日l剂,分2次服。或者调配颗粒剂亦可。

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银花15克、紫苏3克;

大便干结,大黄增至15克;

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杏仁9克、瓜萎15克;

大便溏者,首剂后去大黄,加丹皮9克;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者,加厚朴9克、枳实9克、建曲9克;

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黄减至6克。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从一病例谈谈黑痣癌变

郭建辉主任运用黄芩清肺饮治疗痤疮验案

哪些黑痣易恶变?

哪里来的“鬼”,剃了谁的头!

痤疮妙方---黄芩清肺饮

斑秃也有“真”和“假”

部分内容摘自网络,有皮肤科郭建辉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如您认为本文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pzff/1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