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0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阳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既是节气也为节日,天空洁净明朗,是为“清”,大地万物苏醒,是为“明”。

清明时节该如何养生,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长寿呢?

清明时节

1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2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3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明是一个很好的养生节气,遵循天时地宜,能使我们的身心达到“清明”的状态。经过了一整个冬季的缓慢代谢,人体积累的废物也需要及时排出,清明正是上升清气,清除浊气的好时节。因此,清明养生,就重在清净浊气,改善这些不良症状。

清明节祭拜祖先时,很多人会睹物思人,若是沉浸在悲伤里,容易导致情志抑郁,阻滞气机而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此时要注意稳定情绪,心境畅达,可通过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户外运动,须戴好口罩,在附近人少空旷通风处进行,切忌避免人群聚集。而且锻炼时不宜过早或过晚,应尽量选择有太阳的时候外出锻炼,同时运动要舒缓,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身体。

若无法外出,简单的拍手也能达到很好的养心清心的效果,可以在早上,也可以在晚上七到九点,三五分钟也行,十几分钟更好。这样可以疏通手掌上的心包经和心经,使心血充盈,泻除心火,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

[穴位清心]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

清明时节是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若整日待在封闭、不通风的空间,会让人们吸入很多细小的“废物”,使之沉积在肺脏,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应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给我们的肺换换气。

另外,古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唏(xu)”六字诀来调养脏腑,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其中“呬”字功与肺关系最密切,多练“呬”字功可以导引气血循经运行,起到清肺气的作用。[穴位清肺]每天适当揉按合谷穴1-2次,每次5-10分钟,可起到宣通肺气、升清降浊的作用。

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肝属木,与春相应”,体内肝气会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到了清明时节,此时人体内肝阳偏盛,加上情绪低落,容易出现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结的情况,此时养肝的关键不在补,重在清。

保证高质量睡眠,尤其应保证23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的睡眠,肝脏可以在这段时间的深度睡眠中解毒,恢复身体“清净”的状态。“夜卧早起”,不熬夜,早起锻炼,可以使肝气舒发,肢体宽舒,心静神定,是养肝的关键。日常生活中还可通过自前向后手指梳头(用手指头当做梳子梳头)、自上向下轻搓两肋(肝经循行的部位)的方法来疏通肝经,防止气机郁结。

湿

清明时节,很多人容易感到困倦,整天头昏欲睡,早晨也不容易醒,原因在于气候潮湿,削弱了人的脾脏的功能,若脾胃运化不力,会使身体里的湿气无法排出,让人感到困重乏力。

清湿气的关键在于健脾。“脾属土,在志为思,在味为甘”,少思节虑,恬淡清静,口味清淡,避免生冷和厚味肥甘,可养脾。日常生活中可适当食用黄豆、茯苓、红豆、薏苡仁、山药、猴头菇、红薯等健脾之品,帮助身体清湿排毒。

生活起居养生

清明之后,自然界阳气渐盛,气候温暖,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

而晴雨多变的天气极易使人发生感冒,所以要注意保暖。

精神情志养生

清明精神情志的养生保健,亦要顺应春天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可在郊外参加传统体育活动,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体内郁积的寒气和抑郁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饮食养生

清明时节不宜多食辛热、过于生发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要少吃,白酒也不宜多饮;可多吃补脾利湿的食物和药材,如山药、扁豆、糯米、薏苡仁以及党参、黄芪等。

人体自立春之后体内阴气已经很微弱,而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一方面,肝气要发挥其疏泄、调节气血的重要作用,需要肝血充沛,故清明时节宜适当多吃些补肝、补血的食物,如枸杞子、核桃、花生、红枣等。

运动养生

清明之后天气转暖,春风和煦,适合三类运动养生:

一是和缓运动型,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运动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改善心肺功能的养生保健作用;

二是休闲趣味型这种融休闲旅游、趣味运动为一体的活动,对促进天人和谐、维护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三是保健养生型,其通过意念专注、呼吸调整、形体锻炼,可强健人体的精气神。

药膳养生

养气安神汤

[原料]

西洋参5g,薏苡仁一把,鲜山药半根,莲子30粒,乌鸡半只。生姜、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与用法]西洋参洗净;莲子、薏苡仁泡软;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清水泡去黏液;乌鸡清洗干净,砍成大块儿,开水焯去血沫;生姜洗净,切大片。乌鸡放入炖碗中,加入西洋参片、莲子、薏苡仁、山药、姜片和清水,隔水炖两个小时,加入精盐、胡椒粉调味即可。直接食用,食肉喝汤。

[适用人群]本方功能补气养血、健脾祛湿。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湿邪阻滞所致清明前后“春困证”,如神疲嗜睡、身倦肢困、食欲不振、大便稀软、排解不畅等不适的调治。

牛黄清心丸

其组方中的牛黄、羚羊角、水牛角、黄芩等可以清心气、清肝气、化痰热,茯苓,白术健脾去湿气,清调补三效合一,虚实通调,实为清明养生佳品!(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END

更多知识可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pzff/1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