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4947162.html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众国医里几乎所有看似有寓意的摆设绝不辜负你的猜想,它们在自己的位置适得其所地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闪烁着中医文化的光辉。

医馆风貌·一物一乾坤

首先是看似寻常的医馆大门,其实暗藏玄机。八扇古朴红木门依次排列,寓意“迎八方客”,不管病人来自何方,万众国医都打开胸怀接纳。

门柱上有六条锦鲤,来自古代的私家建筑,“六”寓意前、后、左、右、上、下六度空间,锦鲤饱含先人对于后代中第的期盼。这六条锦鲤之所以镶嵌在医馆门前,是万众国医将传承中医文化视为己任的责任感体现。

牌匾上的“万众国医”四个字,很少有人会看出其有何深意。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四个字尽管大小一样,看着很和谐,但其实它们是来自古代四个不同名书法家的字体,寓意“和而不同”。中医人当有如此胸怀,不论是在学术上还是临床上都要博采众长,广纳箴言。这也是万众国医立馆的一大宗旨。

两扇门的门把手合起来是外圆内方的一个整体,上有篆刻体的“万众国医”四个字,这个设计依然秉承了万众国医“和而不同”的深意。

门的下半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莲花,取“吉祥”“圣洁”之意。但门内和门外的莲花有区别:门外的莲花是凸出来的,门内的莲花是凹进去的,这两朵荷花刚好可以合起来,这暗合中医的阴阳。一扇门,两朵莲花,昭示了中医的最高哲学。

进入医馆内部,屏风挡住了里面的光景,但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五扇古旧的屏风对应中医理论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上面的文字揭示了中医传承千年的精髓:望闻问切、针砭石药。而中间是则是在实践中将这两者结合的“万众国医”。案台上摆放的三尊佛像寓意“福禄寿”,这是万众国医对所有来此就诊的病人的祝福。案台上下的古琴,对应“五律”,五律怡情。

屏风将进入馆内的路分成左右两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左尊右卑,左右是相对于前面方位而言(即进门的右侧),万众国医将左侧的尊贵位置留给了前来看诊的病人。

位于万众国医左侧的前台,依然是被中国元素包围,地上摆放的盆栽为医馆增添活力。

前台背后的墙壁上镶嵌了一扇闺窗,这个闺窗雕刻得很精美,是古代木匠精心雕筑的珍贵之作。闺窗是古代未出阁少女的窗户,少女出阁之前看到的外面世界都要透过这扇窗户。在古时候,主人家招待客人时,让客人住在女眷居住的西厢房,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信任。医馆将闺窗设在前台,正是取此寓意。

而在右侧,则是医馆的药房——种德堂,这里集中体现了万众国医的创馆愿景及准则。

药房取名“种德堂”,其寓意不言自明:制药当以德为本。药房作为一个医馆的中心,对药品质量的把控,彰显一家医馆的良心。万众国医坚持以“德”为本,立志承担起光复古老的炮制技术的后代责任,因此它一直在寻找真正懂得古法炮制的老药师。(四大炮制技术帮派:樟帮、建昌帮、京帮、川帮)

在药斗的上方,有七个四方形的古代容器,据馆长说是米斗,是用来盛米的器具。将它们放在药房,且置于药的上方,取“民以食为天”之意。而有一点值得注意,种德堂的“德”字上的一竖正中整个药柜中部,而且是在两个米斗中间,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温食不愁,才能谈追求道德的提升。

为什么是七个米斗?在《佛说入胎经》里记载,人在母体里成长的时候是以七为一个周期,而人在死后要做七,做满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即使昔人再对尘世有牵挂,也必须离开。因此“七”贯穿人的生死,自七来,归七去。

药柜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九层,下面五层,取意于《易经》里的“九五之尊”,是万众国医对先人的敬仰。而“九”接近“十”而不满十,因古人有言“月满则溢”,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在不断地追求中前进。

大厅一览,古色古香的装修及摆设让人恍若置身古代医馆,里面的一桌一椅,一字一画皆有来历。

这道屏风就是进门时看到的屏风背面,这一面风景依然很好。案台上从左至右依次摆放了老酒瓶、达摩坐像和经历近百年的老钟,达摩取祝福之意,老钟和酒瓶是医馆对患者“终生平安”的祝福。达摩的左侧摆放着老子的《道德经》,右侧摆放着后人整理的万友生先生(万老)的“寒温统一流派”的书籍及生前医案整理。

案台上端悬挂了两幅中医名家亲笔题词,右边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邓老)为万众国医的题词,左边的是医药大师范崔生先生(范老)为万众国医的题词。这两位老人都是已故的万众国医始祖,寒温统一流派创始人万友生先生的生前好友。他们对于万众国医致力于将万老开创的中医流派进行传承的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这只是他们赠给万众国医的其中两幅致辞,还有很多悬挂在医馆别处。

放在大厅让患者休息的古代桌椅,医馆里几乎所有桌椅都沉淀了历史的痕迹。这古老的椅子并不只是外形上比现代精美,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古人将养生融入生活细节的智慧体现。它们比现在的椅子要浅,坐在上面的人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杆,这样可以防止脊椎变形、受损。

走访了很多家医馆,万众国医是唯一设了中堂的医馆,中堂之上供奉着历代中医鼻祖画像和万友生先生的灵牌,医馆东家的意思是:今天的中医学问都是源自古代医学家的专研,今人的安泰源自中医的庇护。医馆每天开馆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先人点三炷香,“饮水思源”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中堂的摆设还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堂上方的牌匾的“天地君亲师”五字是人们长久以来祭拜的对象,是世人对天地的感恩、对君师的尊重、对长辈的怀念之情。中堂两侧各放置了一对仙鹤和白象,取“吉祥长寿”之意,注意细节会发现:中堂左侧的摆件,不管是白象、仙鹤还是盆栽,都比右侧高,这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左尊右卑”的展现。医馆东家是个有文化底蕴的中医世家的传承人,于这些细微之处可见其真章。

作为一个胸怀理想和责任的中医馆,万众国医独创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墙,它是万众国医对于大夫和工作人员的行为公约,共九条。在这些公约里,涉及了医德、仁术、馆训和员工相处之道等各个方面。一个有文化、有准则的医馆更有川流不息、不断迸发的动力。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在万众国医文化墙的正中下方,摆放了一张古代的洗漱台(原本是有镜子的,为防止对冲已卸下),台上放了一个斑驳的古铜盆,这些都是经历过岁月洗礼的文物。如今摆放在医馆的文化墙下面,是为了提醒来来往往的人,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有不当之处还需摒弃和改正。

万众国医的各个地方都在彰显他们对于“德”的坚守,从药房、灵堂、文化墙到这里,无一不是强调德行、感先贤之恩。

中间的窗柩在医馆有很多相同的,它们就镶在各个诊室的墙壁上。窗的正中间是“万众国医”的篆印,外围有一个红色心形花环,取“万众一心”之意。“万众一心”也是万众国医的一大宗旨,正是呼应大门的“和而不同”。

万兰清教授的诊室内部,万教授信仰佛教,在行医中始终怀有一颗慈悲之心。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道应当如此。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没错,就是如厕的地方。这两扇门道尽中医高义:阴阳平衡。阴阳在人,男为阳,女为阴,阴阳结合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但置身于万众国医,对于中医的思考却不止于此,进去如厕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雕琢细节·匠心独运

从我推开万众国医的大门,走进内里扫视一周之后,即使不明所以仍被里面的设计触动。不单是其精心收集的古代门窗、桌椅、字画、摆件,还有种无法名状的舒适气氛。医馆东家出自中医世家,中医和传统文化本就是一家,因此他对传统文化理解得很透彻,他将医馆精心打造成了传统中医文化展示馆,一物一件都不含糊。

古代白鹅造型的浣洗盆,为什么是白鹅形?在古代,白鹅是看家护院的家禽,它们攻击力并不亚于家犬,而妇女是容易受害的群体,为防止她们在湖边浣洗时遭受袭击,就将浣洗盆做成昂头的白鹅形。这种盆远看很像真的,可用于威慑某些居心不良者。

珍藏多年的金毛狗脊,外形很像家犬,大小也接近成年家犬。主要用于补肝肾、除风湿和利关节。

万众国医创始人万兰清教授的诊室,万兰清教授是万老的女儿,自幼学习中医,深得老万老真传,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现70多岁,依然在此出诊。将万兰清教授的诊室命名为“灵地”(或“地灵”,对应另一个诊室“人杰”),因男为天,女为地。这个牌匾也是出自古代匠人之手,雕刻很精细。悬壶济世自不用多说。

古代大夫出诊时随身携带的医药箱,里面可收纳针、刀、罐和简单的药。现在这种古老的医药箱已经很少见了。

黄铜莲花香炉,医馆里面淡淡的沁人檀香味就来自于此了,很有年代感。在它后面的是一对水牛角,古人用水牛牛角作为辟邪镇宅的宝物。

万众国医设计的病历本,仿古代装订及书写,果然是不忽视任何细节啊。医馆对细节都如此用心,可想象其对于医馆的灵魂——大夫和中药必然会投注大量心血。(旁边的这簇莲蓬是真的哦,摸起来很坚韧)

精制药材·医馆良心

万众国医的药房——种德堂,广纳传统文化元素,但它的重点依然在其中药本身。万众国医相信:传统药帮的制药工艺,老药工手工炮制的技艺是现代制药企业难以超越和取代的。因此种德堂始终致力于寻找懂得古法炮制的老药师,坚持古法炮制中药,志在恢复即将失传的制药工艺,希望古法炮制中药的技艺能通过后生一直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制药商都有万众国医的用心,国人何需如此担忧?

万众国医是一个纯正的医馆,走进这个大门,就没有西医,也没有西药。看诊就凭望闻问切,诊治采用针砭石药。一切没有实效的中医大夫,在此都将原形毕现。

我第一次见如此壮硕的艾条,应该说是艾柱,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上面有万众国医的印章。据医馆东家说,这样一根艾条,耗费了4个药工1小时,36张药纸,20个鸡蛋清才做成。这种艾条里面有50多种中药材,重达3斤,对治疗风湿骨病有奇效,一根可以用上很久。不仅如此,这艾条还有段故事。这艾条来自一个家传了7代的祖传秘方,医馆东家为了得到这个秘方极尽媒人之能事,最终感动继承秘方的后人,得到此方。

存放20年的甘草,一般认为甘草存放时间越久,药效越好。我们每个人都亲自品尝了它的味道,确实比一般的甘草甘甜。

用樟帮制药技艺制作的阿胶珠,大概是龙眼大小,质地干脆,里面空心,有点像油炸的小麻圆。它不像我们常见的阿胶那么坚硬,相反还很易咀嚼,而且味道甜甜的,吸收也很好。

刘军辉大夫亲自调制的纯中药植物面霜,用于调理肤色,可代替其他护肤品,对皮肤没有刺激。

万众国医自己酿造的宝精延龄酒,此酒来自祖师万友生家传,经传承人万兰清教授整理发掘而成,馆藏三年而岀。具有益气养神、补精填髓、养生延年的功效。

被誉为“血液清道夫”的万众养生粉,是医馆自己研磨而成的。养生粉的配方由医药大师范崔生(范老)提供,因此也叫“万老养生粉”,这是他家祖传的、三代必用的养生粉,主要有益元气、补血、活血和化瘀等功效。

医馆员工亲手制作的艾条:将艾绒均匀地压实→用力地缓慢滚动艾条机→最外缘刷上浆糊→取出艾条,完成制作

每根艾条采用50克的三年陈艾,真正的陈艾有艾草清香,用手指揉搓,质地很轻柔。

名医荟萃·术业有专攻

中医馆的核心在于大夫,患者不明医理,从他们将自己身体交给大夫的那一刻起,大夫便身担恢复患者身心的重任。医道不深者是为过,万众国医秉承万老真传,旗下征集了众多明医。

万众国医的“神医侠侣”——黄海龙教授及万兰清教授。

万兰清教授,疑难杂症特色专家,广东省优秀中医、江西省名誉中医出身中医世家,其父是全国著名老中医、我国近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之一的万友生先生,得其真传,成为我国首批五百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人。从事中医内、妇、儿科临床近50年,尤其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造诣颇深。

黄海龙教授,不孕不育特色专家,曾任江西省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医院院长,医院,行医近50年。其采用纯中医方法即可治疗各种继发性不孕症,如内分泌失调、免疫性不孕、输卵管不通、卵巢排卵功能不全等,以及做人工受精、试管婴儿失败的不孕症患者疗效颇佳,被深、港、粤地区病友誉为“送子观音”,编写了《黄海龙治不孕》等中医书籍。

黄海龙教授及万兰清教授夫妇在万众国医出诊

左一为血液病专家许生年,从事中西医临床实践50余年,近30年潜心专注血液疾病的中医研究治疗。近10年来,运用纯中医临床治愈血液病患者上百人,尤其是救治的白血病患者众多。

左二为中医妇科专家华青博士,医药兼长,善于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

右一为中医儿科专家陈李华,在临床上接诊了大量儿科患者,对常见儿童疾病的治疗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左一为中医骨科康复专家康国华主任,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各部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腰腿痛、肩关节周围炎等。

左二为中医足诊特色专家王云瑞,擅长运用反射疗法治疗,在养老保健、疾患防治、疑难杂症的配合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

右一为中医脉诊特色专家叶秀丽,精通脉诊,擅长使用超微针刀、气化针、小六合针、董氏奇穴和放血疗法等。

师出有门·承命而生

万众国医由万友生先生的后人创立,它不只是个普济病患的中医馆,更是“寒温统一学术流派”的传承基地。

之所以将医馆取名“万众国医”,因为它始终坚持:国医为万众,万众兴国医。万众的健康离不开国医的庇护,国医的发展离不开万众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医馆,它不止步于一个医馆的责任,而是肩负起中医行业的担当: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承,立心弘扬传统中医、中药,做道地中医馆。万众国医旗下的很多大夫都是“寒温统一学术流派”的继承人。

年万兰清教授及黄海龙教授给邓铁涛先生(邓老)拜年,万教授每年都会拜访邓老,这不仅是出于对于老先生的敬重,也是一场关于中医学术的探讨。

邓老为万友生先生和万众国医的题词,邓老和已故的万友生先生是挚友,他了解万友生先生的“寒温统一学术流派”在中医领域的成就,也知道万友生先生的后人在创办万众国医之初就开始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左为医药大师范崔生的题词,右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学文题词。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师出有门、承命而生的万众国医得到众多国医大师的鼎力支持。

万众国医恪守“和万家薪火,兴中医仁学”的使命,不仅是“寒温统一学术流派”的传承基地,同时也是“小儿王中医学术流派”——慈幼堂在深圳的传承基地。

慈幼堂经由先师王焜山先生,成都王小儿祖师王朴诚先生,北京小儿王师爷王伯岳先生到深圳小儿王师父朱锦善教授。历经一百多年,宗脉恒流远,慈缘深厚。无论是祖师还是师爷、师父,均德医双磬,名重四方,在近代中医儿科界具有重大影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医儿科界近百年来的一脉望族。

年7月初一,慈幼堂在万众国医举行第一次民间传统拜师会。深圳小儿王朱锦善教授接受寒温统一学术流派传承人万兰清教授推荐的蔡泽界徒弟拜师。小儿王中医学术流派将在万众国医继续奔腾。

摄影:忍冬沉香编辑:沉香排版:沉香红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yfyl/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