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野生菌上市的季节,这种不可多得的野味让不少吃货们垂涎。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文山、麻栗坡、广南等地相继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为食品安全敲响警钟。为此,记者采访到市民、医生,为你解析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和烹饪方法等,并提醒广大吃货:菌虽美味,谨慎食用。

医院急诊科了解到,从3月23日起到6月28日,已经有83位患者因为食用野生菌中毒被送到这里就诊。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钟丽萍:“从27日零点到28日下午四点,接诊了16个病人,都是吃菌子,野生菌,不同的野生菌。”来自砚山县盘龙乡的杨文柱6月24号下午与家人在家食用野生菌,导致一家5口全部中毒。砚山县盘龙乡群众杨文柱:“我家有五个人,五个人全部中毒。他们说是黑奶浆菌,还是什么菌,我也搞不清楚,是我小孩的妈妈去买的。吃进去以后20多分钟,就吐,后面医院去洗胃。”医院急诊科,医生正在为野生菌中毒者陆广忠进行检查治疗,虽然他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身体仍然虚弱。陆广忠告诉记者,他食用的菌子是自己从山里捡来的。回家后,在炒制过程中已发现菌子变了颜色,但看到大蒜未变颜色他就大胆食用了。所幸孙女及老伴不敢食用而未中毒。广南县珠琳镇中寨村村民陆广忠:“是黄色的菌子,拿来洗好就炒,炒了之后就变成红色了,我忘记了会变色的菌子有毒,就吃了。刚开始是吐,之后就胸口疼了,肩膀也疼,动也不能动。”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建海:“目前我们科从5月份(底)到6月份就接收了20多例野生菌中毒的。”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食菌中毒的原因有多种,误食有毒菌类、加工环节失误、多种菌子混杂食用等容易发生中毒。

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建海:“从中毒的原因方面来看,多数都是吃了杂菌,或者是不一样的菌子,那么常见的野生菌中毒,白米菌、毛草菌等都是有中毒的。”

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钟丽萍:“虽然我们常见的菌子没有毒,但是在加工方面煮的不熟,炒的不熟,可能也会导致中毒。”

据医生介绍,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医生建议,吃菌子的时候最好不要吃少见、不认识的菌子,在清洗、烹制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慎重,不要混吃和生吃。同时建议大家在吃菌子的过程中不要喝酒,否则会加重症状。记者调查:文山市场暂未发现15种毒菌

早在野生菌上市之初,文山食品安全委员会就发布了预防野生菌中毒小常识,发布内容中提到苦马肝菌、小白菌、小豹斑毒伞、毒绳伞等15种常见野生菌具有毒性,不能食用。现在正值野生菌上市高峰期,我们文山的市场上是否有上述野生菌出售呢?

文山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这十五种毒菌分别是苦马肝菌、小白菌、小豹斑毒伞、鳞柄白毒鹅膏菌、锥鳞白鹅膏菌、鱼角鳞灰伞菌、毒绳伞、毒红菇、红网牛肝、毒伞、介味滑锈伞、细环柄菇、黄罗伞、紫蜡蘑、白鬼笔。

6月28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走访了文山城区多个菜市场发现,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我们常见的菌种,有鸡纵菌、青头菌、奶浆菌、黑炭菌、刷把菌等,并未出现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毒菌。

野生菌摊贩:“我们的菌子是从东山水牛角来的,我们是大人小孩都去捡。我们卖奶浆菌,青头菌,米汤菌,见手青,鸡枞等等,只要是能吃的我们都卖,不能吃的我们不敢卖。今天可能卖了四五十斤。”

针对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菌是否安全这一问题,很多摊贩表示,他们对自己卖的菌子非常了解,不会采摘不熟悉、不常见的菌子带到市场出售。野生菌摊贩:“我们卖的菌子是从我们寨子来的,没有什么问题,我们都敢吃。我们在家里面,顿顿都炒了吃,不能吃的菌子我们一点都没有卖。”而很多市民在野生菌的选择和食用安全防范方面也非常谨慎。市民:“一般来说奶浆菌我们每年都吃都会买,别的菌子我很不敢买了吃。”市民:“基本上我们都还是买原来吃过的,还是有些怕。”尽管如此,《每天看点》还是要再三提醒市民在吃野生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而且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不要食用自己不认识的野生菌;4、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生吃,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5、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以上内容由文山广播电视台《每天看点》发布,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yfyl/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