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脸上的痘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人都是突然之间就变成了痘痘脸。那么脸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呢?每个人不同,长痘痘的原因也是不同的,那么只要掌握了长痘痘的原因,对症下药,再顽固的痘痘也可以治愈,恢复到之前干净光滑的状态。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

“青春痘”又称痤疮、“面疱”“粉刺”“暗疮”等,在西医看来,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而中医认为,痘痘的形成与体质关系密切。“体质混合气候条件,痘痘更容易加重!”容易长“青春痘”的人主要分肺胃火重、痰湿阻滞、痰淤气滞、肝气淤滞及冲任失调五大类型。但从临床上来看,一个患者往往是几种情况混杂在一起,而痰湿体质的患者,若天气暑湿,痘痘情况往往容易加重。

痘痘好发于面部、胸前和后背是三大部位,且因具体位置不同,也能多少看出每个人的体质特点:“痘痘长在脸部两侧的颧骨周围属于‘肺火重’型;长在鼻部周围属于‘胃火重’型;长在嘴唇周围属于‘脾火重’型;聚集额头属于‘心火重’型;聚集下颏部则属于‘肠火重’型。”

一、中医认为脸上生痘多为脾虚湿盛

中医认为脾虚湿热是导致痘痘的主要原因。常见有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其中中焦湿热可由脾虚造成(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所以脾虚失盛会导致脸上长痘。

脾虚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在中医临床上,脾虚分为脾气虚和脾阳虚,相应地也有着不同的症状,最为常见的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肥胖浮肿、月经不调、流口水、长痘、便溏或大便干燥便秘等,以下为具体详述:

 

1、消化不良、肥胖浮肿等

  《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此为脾的功能之一,运化水谷,化为精微,供给全身,所以脾虚便会导致运化失健,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纳少,精神不振,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等症状。

  说到肥胖浮肿,其与形体消瘦并不矛盾。对于肥胖,《素问》有云:“脾主全身之肌肉”,这也与脾之运化相关,若脾运化强健,则水谷精微和津液等营养物质在脾的运化下输送至全身,化为气血并滋养肌肉,使之丰满发达,结实有力。反之,则肌肉松弛,四肢无力,导致虚胖。此外,脾运化水谷包括水液运化和五谷运化,如运化水液能力不足势必造成体内湿气重,使得体内的废水不能排出,从而出现水肿;后者必然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不能够被分解,从而积聚体内、滋于肉下,造成肥胖虚胖如空心大萝卜。

2、月经不调等

  《难经·四十二难》对脾的描述是:主裹血,温五脏,这便是脾的功能之二,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若脾虚则营气化生不足,影响脾统摄血液,从而造成血不循环、月经不调等症状。

3、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提到“脾,在志为思”,所以过思则伤脾,《难经·三十四难》曰:脾藏意与智。故脾与一个人的思维、思念、意志、记忆、注意力等密切相关,所以脾虚易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易疲等症状。

4、睡觉易流口水

  根据五脏化液理论:汗为心之液,涕为肺之液,涎为脾之液,泪为肝之液,唾为肾之液。所谓涎,即是口水。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中而不外流,若脾虚则会导致肌肉松弛,睡觉时便会不自觉张开,导致口水外流。

5、大便溏稀不成形或便秘

  大便溏稀不成形,此为脾阳虚。脾虚湿重导致脾运化水谷能力减弱,所食不能被很好消化以及体内废水不能被很好排出,就会造成大便不成形,黏腻湿重,中医称之为便溏。也有大便干燥几天一次、饮食辛辣脾虚肠蠕动慢毒素不能每天及时排出。

脾虚长痘如何食疗

“内伤脾胃,则万病丛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享健康、养五脏始于健脾。脾脏好比人体消化的保姆,所以要想提高保姆的服务品质就必须减少保姆的工作量,即减少进食总量。此外,脾虚的朋友一定要忌食性寒生冷的食物,尤其冷饮冰激淋等而应多食薏米、玉米、莲子、扁豆、芡实、山药等健脾利湿的食材。找有经验的中医师对症调理内环境才是根治痘痘的大法。

二、青少年脸上长痘

青年人气血旺盛,加之阳热偏盛,脉络充盈,内热外壅,怫郁体表,外受风邪所致,又有内热、肺热、血热、肝热、阴虚内热之分。脓包等皮损属于风热、热毒所致。中医给药草本肤康,中药治疗痤疮。囊肿型痤疮、聚合性痤疮等炎性症状不明显,慢性过程,为寒疮寒疡之证。痤疮的发病与皮脂的代谢有关,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会有皮脂代谢,所以就会有发生痤疮的可能性,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病率而已,青春发育期高发。年轻人素体阳热偏盛,若长期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鱼腥辛辣之品,脾失健运,中焦运化失司,酿生湿浊,积久湿郁化热,聚于毛孔,热滞肌肤血络,外壅肌肤而发痤疮;

1、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一般面鼻及胸背部痤疮属肺,是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

2、脾胃湿热证: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常由于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导致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

3、肝气郁结证:多见于女子,皮疹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一般年龄偏大的女性,伴有月经不调,属于此类。

4、肝肾阴虚证: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皮疹色红不鲜,常见面色晦暗,色素沉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症状。

5、热毒血热型: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

  

青春痘如何中药调理

对于青春痘、痤疮,中药调理:

水牛角丝30克,生地15克,白芍2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红藤20克,玄参20克,当归6克,白鲜皮30克,丝瓜络10克,钩藤15克,甘草6克。水煎,可内服(日1剂,分3次服)或擦洗面部。

取赤药12克,丹皮10克,枇杷叶9克,生草9克,桑皮9克,菊花9克,苦参9克。将上述药材全部置于锅中,加水浸泡后煎煮至沸腾,滤出,服用。每日1剂。

取白芍3克,细辛3克,桃仁3克,通草2克,大枣2枚。将大枣掰开,然后将上述所有药材放入一个杯口带滤网的杯中,倒入滚沸的开水冲泡后服用。每日早七时下午四时服用为佳。

三、中年脸上长痘小心内分泌失调

由于粉刺好发于青少年时期,因此也常被称作“青春痘”,但是也有另一类痘痘人群则属于“后青春派”,这些女性大多已经在30岁以后,却依旧频繁冒出“中年痘”。中年人长痘和年轻人不同,年轻人额头、鼻子、脸颊、下巴都可能冒痘痘,而中年人的痘痘更多集中在下巴一代。中年人的皮肤状态和年轻人不同,他们已经过了旺盛的新陈代谢期,皮肤油脂分泌开始减少,本不应该那么容易长痘。但由于现代人压力大、心事多、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所以一些中年女性也容易长痘,这和内分泌系统紊乱有很密切的关系。

  许多“中年痘”患者还会发现,自己的皮肤似乎变成了“超混合肌”,同一张脸上可能一边长痘、冒油,另一边却缺水、脱皮,这其实更预示了皮肤上的痘痘不是单纯的油脂分泌旺盛堵塞毛孔所致,而可能和内分泌激素紊乱有关。对于这种痘痘,除了皮肤护理,内分泌调整非常重要。

中药如何调治成人长痘

用药方面:凉血用生地、丹皮、赤芍、紫草;清热用山栀、银花、蒲公英、芙蓉叶,也可选用地丁草、野菊花等(若伴大便秘结还需加入泻火通便的芦荟);祛风用防风、菝葜;利湿用茯苓、生苡仁、白鲜皮、地肤子。

上药治疗一周后,红色丘疹开始消退,但需坚持服用3~4周,使痘疹不反复出现。痘疹消退后皮肤留有色素沉着,可用滋肾清热的知母、山萸肉、生地等。女性若有月经失调,则需补肾养血,用当归、赤芍、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等。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劳逸结合,少吃油脂性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及局部皮肤的清洁,即使皮肤见脓疱,也不可用手挤,以免留有瘢痕。

五、脸上长痘其他常见原因

长痘原因1:紧张压力

长痘原因2:内分泌失调长痘原因3:生理期长痘长痘原因4:便秘长痘原因5:水土不服

痘痘不只发生于青春期,任何年龄都有长痘的可能。痘痘的发生显示了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因此,治痘不能只解决表面上的问题,要从根论治,从身体内部去调理。

三分靠疗,七分靠自己。

1、辛辣、烧烤、燥热、温补等性质实物不可食用。

2、合理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切勿经常熬夜。

3、烟酒过量都会破坏内部平衡。

4、多食水果及蔬菜,少食油腻。

5、要结合身体的其他情况来看待脸上的痘痘。

6、化妆品少用,不要挤痘痘。

出诊~

太原:"芊芝堂中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xgpw/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