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改变了很多事情,也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记忆,比如全民核酸的浩浩长龙,比如抢菜囤货的分秒必夺,又比如中医药是否能够应对肆虐的疫情。作为抗击新冠的代表性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到底有没有效,已成为一个隔三差五就要被拎出来争论一波的话题,热度甚至远超打得热火朝天的俄乌战争。而争议虽说大都始于该款胶囊,却并不曾恋战聚焦于此,总是会进一步扩大战火,拉扯出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对比。所以,中医药到底行不行?

关于中医药到底有没有效,从传统观念和个人经验来理解,可以肯定回答,有效。但是,中医药的效果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大家找医生看病的时候,都格外热衷于找上年纪的老医生?因为无论中医西医,医术都需要经验的积累,没有多年行医的资历,也很难令人信服会有妙手回春的医术。在行医经验这一块,中医的要求明显要高于西医。西医可以明确不少的病症,并拥有对应的成熟治疗方案;而中医则需要医生结合自身经验,在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判断后,给出千人千方。西医或者说现代医学,通过借助日臻完善的高精度医疗器械,可以轻松实现对很多病症相对精准的诊疗。在此方面,中医似乎就有些相形见绌了。千百年来,中医一直延续着“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一下,中医医生通过大量的经验开发自身潜力,自身即兼具了诊断设备的功能。这在千百年前,科技不发达的时代里,这简直是天人之举。虽说也有庸医害人无数,但至少成千上万的医者完成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使命,守卫了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活力生机。对比在迈入现代化之前的西方,甚至玩出了放血疗法这种奇葩医学操作,中医简直是高明到无以复加。

话再说回来,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大发展,西医实现了一日千里的跨越式发展,但是相比之下,中医似乎有些原地踏步了,还是跨越千年的“望闻问切”。随着社交媒体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红医生涌现,引经据典的说起中医对各种病症的诊疗,似乎只要对症治疗,治病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但世上哪有那么多容易事,众所周知,纸上谈兵绝非用于褒义场景下的成语。实际上,即便网红中医在自己的业务领域里大展身手,最后的患者评价也得是毁誉参半。在中医体系里,相似的症状不同医生推断出相反的病因是完全有可能的,众多经验不充分的医生因此陷进去失手成为庸医。

疫情汹汹,极富盛名的安宫牛黄丸出乎意料地再次声名鹊起。而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还有很多人从没听说过安宫牛黄丸的大名。安工牛黄丸作为应对中风、脑出血的“神药”,属于中老人家庭的必备药,也一向不缺拥趸者和传奇,甚至还有南方友邦领导人来华就医期间大显身手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是,以80年代作为界限,据说安宫牛黄丸的药效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因为在那段时期,出于动物保护政策,配制安宫牛黄丸的一味重要药材——犀角被水牛角替代。安宫牛黄丸的故事,也告诉了另一个事实,中医药的效果与药材的选择息息相关。不论是庸医乱配虎狼药,还是如今的环境污染以及工业化生产改变药材药效,都对中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网络上有句挺有意思的话,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人稀里糊涂的活。相对西医而言,中医确实还需要一场真正的现代化,不能仅局限于如今的机器煎药包装,更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将老中医们丰富的从业经验保存下来,真正发扬光大,辅助新生代从业人员减少误诊,实现合理配药。挺中医不能一味只靠民族自豪感不容让步,真正的保护不是不容置疑,只有明明白白承认错误,才能真正的更进一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xgpw/1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