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充血红色疹、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易感人群: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病人总人数的80%以上,成年人极少罹患。全年均可发生,但以6-10月份尤其7月份达高峰。有人报道,每年的7-9月份发病率占73%。因此,托儿所老师和年轻的家长,在此期间内应注意预防。临床表现:①发热:体温多为37.5~38.5℃,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②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皮疹为主,好发于手掌、足底,呈稀疏散在的直径为0.2~0.5厘米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有轻度痒感。其次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丘疹或疱疹多在一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③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粘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及流涎,约7~10天愈合;④淋巴结肿大: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直径1~2厘米大小的淋巴结,自觉轻微疼痛。另外,少数患儿在病程中伴有食欲不振、拒食、烦躁、咳嗽、腹泻等症状。

预防

用金银花、芦根、淡竹叶、生甘草组成的药方连续煎服7至10天,对预防手足口病有益。据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局长董明培介绍,手足口病属于中医ldquo;温病rdquo;范畴。如何中医预防?我省发布的中医防治试行办法里介绍说,在社区、公共场所、学校及普通健康人群,尤其是婴幼儿中,除了ldquo;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rdquo;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ldquo;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rdquo;药方,水煎服,一日两次,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连续服用7-10天,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之功能。试行办法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如早期疗法为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方剂为银翘散加减,主要药物为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甘草、桔梗、芦根等。方剂里也可加升麻、葛根,促进疱疹早透,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浮萍解肌透表;中成药可用精制银翘解毒胶囊、维C银翘片等。

治疗

试行办法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如早期疗法为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方剂为银翘散加减,主要药物为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甘草、桔梗、芦根等。方剂里也可加升麻、葛根,促进疱疹早透,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浮萍解肌透表;中成药可用精制银翘解毒胶囊、维C银翘片等。在疾病发疹阶段,治法为清热解毒,化湿透疹,方剂为甘露消毒丹加减。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白寇仁、藿香、石菖蒲、滑石、茵陈、板蓝根、射干、贝母等。可以根据临床表现,酌情加入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茯苓、薏苡仁、紫草等药物,以加强清热解毒,化湿透疹作用。加减:恶心呕吐者加芦根、竹茹;高热不退者加葛根、柴胡、生石膏、知母;肌肤瘙痒甚者加蝉蜕、白藓皮。中成药可用痰热清注射液等。在疾病发疹重症阶段,治法清热解毒,透营祛湿,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主要药物: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知母、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草、水牛角、羚羊角等。加减:大便干结难解者可加大黄;烦躁不安者可加莲子心;口渴甚者可加麦冬、芦根等。中成药可用痰热清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药物。疾病出现脑炎、脑膜炎、脑水肿等中枢系统改变的严重并发症阶段,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神志改变时,要清热解毒,醒脑开窍,方药:清开灵注射液。疾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阶段,治法要益气养阴,回阳救逆,方药:参附汤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在疾病恢复阶段,治法为益气养阴,方剂为沙参麦冬汤加减。主要药物: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白扁豆、生地黄、生黄芪、太子参、茯苓等。中成药可用生脉饮口服液等。此外,针对口咽部和手足皮肤疱疹,可采取中医外治法:口咽部疱疹治疗: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选用一种吹敷口腔患处,每日2次;手足皮肤疱疹治疗: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选用一种用蒸馏水稀释溶化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涂患处,每日3-4次。另外,患病期间,宜于清淡饮食或流质,多饮水,保证液体和营养充足。注意保护皮肤清洁和疱疹处理,防止溃破感染。注意精神、神志、呼吸、心率、心律、体温、血压等变化,观察舌苔、大小便等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xgls/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