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阿胶
甘,平。归肺、肝、肾经。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善补女人血的阿胶 老爷爷说,中药三宝是哪三宝? 小指月说,人参、鹿茸与阿胶,人参、鹿茸补气壮阳,阿胶补阴养血。 老爷爷说,那哪种人适合用阿胶呢? 小指月说,当然是阴血亏虚,面色萎黄没有光泽的。 老爷爷说,虽说是如此,但也要找出阴血亏虚的真正原因。阿胶只能补现成亏虚的阴血,如若脾胃虚,生血不足,那就要用健脾胃之药,这时山楂、党参、茯苓配阿胶效果就好。如果肝气瘀滞,暗耗阴血,内耗得厉害,用逍遥散疏理内部气机,使气血不打架内耗,这就比单纯用阿胶补血更高明。 有个妇人,老觉得短气乏力,汗容易出,小指月看她脉细弱,唇淡白,老爷爷又检查她眼睑,发现眼睑非常淡白,这明显是血液不能上养脏腑亏虚所致。 这妇人说,大夫,我眼睛也不好使,看久了东西老觉得酸胀难耐。 老爷爷说,眼睛消耗的是你脏腑的血液,脏腑里面亏空,你眼睛看东西当然不耐久,就像子弹库里子弹不多,你自然打不久。 这妇人说,我这慢性病,吃了不少药,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说,你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长期吃药不现实,这样吧你用一个食疗小招法,可以去超市里买阿胶枣,大枣乃脾之果,能养血补脾,助脾胃生化气血,阿胶直接滋阴养血,两者一融合在一起,善补女人血。当然你也可以自制阿胶枣,用十到二十克阿胶烊化后,放在锅里炒,再丢些红糖进去,然后把大枣下到锅中一同炒,这样阿胶就会拌在大枣上面,这样吃枣时,也能吃到阿胶。 这妇人就按照老爷爷教的办法,自制阿胶枣,连吃两个多月,发现胃口越来越好,气色越来越红润,短气乏力感消失,眼睛看东西也没有那么累了。 健脾养血粥 有个妇人失眠健忘,平时胃口还老不好,稍微风吹草动,周围人大声一点,她就容易受惊,心慌心悸,甚至晚上睡觉时,一个又一个的恶梦扑过来,这样日夜不安,搞得她既焦躁又无奈。长期的心力煎熬,让她显得比同龄人苍老多十年。 她尝试过归脾丸,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可吃了药后都觉得像穿肠过一样,身体吸收不进来。 老爷爷说,你这是脾虚胃滞,导致周身气血都短缺,所以必须寻到脾胃里头,才能够有希望治疗。 病人说,我吃这么久药吃药都搞烦了。 老爷爷说,我没教你熬药吃药啊,你可以用一个食疗方子早上煮粥喝。 这妇人问,是什么是食疗粥呢? 老爷爷说,是健脾胃补血粥。就用人参健脾气宁心神,山楂消食积助胃纳,加点阿胶养血,一起熬成粥。 病人一想,这办法还可以,粥的口感不错,煎煮也方便,何不一试。谁知这妇人一喝这粥就喜欢上了,连续喝半个多月,睡眠质量大好,人没那么烦躁,晚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梦少多了。 老爷爷说,人的神志是归心所主的,而心是要靠血来滋养,如果血虚,心神得不到滋养,就会烦躁,容易受惊吓,记忆力不好,晚上乱梦多,但这些所有气血,不是你直接补给就行,它必须靠脾胃造化出来。用人参、山楂助脾胃造化气血,阿胶能直接补益血虚,而山楂又能够助消化,使补益之药不至于壅滞。所以这食疗小粥,既可口又益于人体。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罗大论经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补气血的食疗小方子,叫益气养血汤,这方子就由人参3克,山楂3枚,阿胶6克,然后放点粳米一起熬成粥,人参可以补气,阿胶可以养血,阿胶因为是胶类物质,容易滞腻碍胃,胃的消化能力如果不强,人体就会吸收不了阿胶,而山楂正好帮助消化,不让阿胶滞腻,所以气血两亏,食欲又比较差的人,喝了这个益气养血汤,可以开胃口补气血。大有连补代消的意味。 阴阳双补治更年期综合症 一个妇人正处于更年期,月经没来后,身体老觉得烦热汗出,但脚又怕冷脾气急躁,容易发火,而小便又很频繁,好像约束兜不住。 小指月这下就糊涂了,爷爷,这究竟是阴虚还是阳虚,像烦躁郁怒,潮热盗汗,明显是阴虚,而尿频,腰膝凉冷又是阳虚。 老爷爷笑笑说,这是阴阳两虚,更年期常见的病症,你如果纯补阴则阳气运化不过来,纯补阳则会消耗阴血,只有阴阳并补才能平衡度过更年期。 小指月说,怎么阴阳并补呢? 老爷爷说,妇人经断以后,容易脏腑干枯,这时不是一般草木药能迅速调理,要想到血肉有情之品,你看补阴血最快的是什么? 小指月说,当然是阿胶了。 老爷爷说,你看补阳最快的是什么? 小指月说,是不是鹿角胶。 老爷爷说,就用阿胶3克,鹿角胶3克,配合大枣五枚,生姜两片,红糖少许,隔水炖来服用。 这病人就用这小方子,一吃后,觉得莫名奇妙的无名火消退很多,身体没那么燥了,连腰脚都不发凉,小便也没那么频繁,平时老容易烘热出汗症状也大为改善。 老爷爷说,这阿胶跟鹿角胶,对于更年期精血亏空,容易骨质疏松,导致各种钙流失,凭这胶类药就能够挽留,令气血冲和阴平阳秘,其病乃治。 人体的肾就像五脏六腑的井,处于最下位,如果井水位再下沉,五脏六腑就不够水喝了,中医认为肾主水,所以这时不管什么症状,先要把肾中井里水位提起来。五脏六腑才能得到灌溉。所以更年期杂病,或者老年衰老虚损,大都要从肾中下手。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罗大论经验很多妇女到更年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症状,比如潮热汗出,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容易发火,眼睛红,甚至出现各种泌尿系统疾病,跟妇科炎症。如果我们单纯地去治这些外在表现出来的病症,比如说尿道炎、阴道炎,脸上长斑,心中发烦,往往效果不好。我们一定要想到更年期妇女的特点,天癸竭,地道不通,所以经水来不了,这时就要给她补肾,我们可以用一个食疗方子来辅助解决更年期这些症状,比如用阿胶、鹿角胶各五克熬成汁,然后喝下,阿胶补阴血,鹿角胶补阳气,这两味药放在一起可以达到阴阳双补的效果。 阿胶乃保胎良药 《神农本草经》曰,阿胶主女人下血,安胎。 小指月问,爷爷,为什么会漏下出血? 老爷爷说,常见有两种原因,一虚一实,人体血液与脉管,就像车辆与车轨,血溢脉外,如同车子脱轨了,或者车辆不走常道,撞到人行道或电线杆路边去了。 小指月马上会意说,爷爷,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交通意外,就像人体气血循环障碍,这车子出轨了,就像血液出脉外了。所以要使血不外溢有两个办法。 老爷爷说,哪两个办法呢? 小指月说,一个是加强轨道建设,使路两旁围杆加固,这样车子就不容易跑出去。另一个必须对车子限速,如果你在城市里不限速,大家都飙车,那交通意外就多。 老爷爷笑笑说,可以这么想,所以你看治疗溢血,总离不开收敛固涩,这是加强围栏建设,另一个是凉血止血,让心头清凉,血自然不会妄行,就像让人们开车不要开快,交通意外自然减少。 小指月说,那照这样看,像阿胶、白芍、杜仲、川断、菟丝子之类,补肝肾,养血之药,就相当于把围栏加固,就像胎元固宫,就不容易胎漏,血脉牢固,血液就不容易外溢。而像大戟、小蓟、地榆、槐花,这些凉血止血之品,它就相当于给血脉减速,使血不妄行,则出血减轻。 有个妇人,怀娃子四个多月,阴道少量出血,家里人都很担忧,唯恐胎儿流掉,老爷爷说,这是先兆流产的迹象,急需要胞胎固元。 但见这妇人脸色偏白,弱不禁风,老爷爷说,像这种胎漏,是属于阴血不足,便教她用阿胶跟糯米煮粥,能够迅速让血液充足,血脉牢固,不容易下漏。 这妇人吃几次药后,胎漏消失,足月顺产一娃子。然后爷爷又跟小指月讲阿胶胞胎的例子。 原来清代咸丰皇帝晚年无子,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好不容易怀上了身孕,却又不幸患了血症,虽四方寻医问药,但医治无效,以致形成习惯性流产。此时,平阴县东阿镇籍的户部侍郎陈宗妫郑重地推荐了家乡邓氏树德堂阿胶,懿贵妃服用阿胶后,果然治好了血症,并喜得龙子,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于是,咸丰皇帝大悦,赐给邓氏树德堂堂主邓发三件礼物,即一件四品官服黄马褂,一个手折子和一幅福字,并封树德堂阿胶为贡胶。邓氏树德堂阿胶作坊自获得黄马褂、手折子和福字之后,即把福字作为商标,并将福字印在胶片上,在树德堂堂店上悬挂,作为该堂店的招牌。 这种带有福字标记的阿胶,其包装特别讲究,绢裱盒装,古朴典雅,古色古香,赏心悦目,其标记图案为一花瓶,口插三枝方天画戟,并盖有东阿县印。图案上印着的福字,还是每年进贡皇宫的凭证。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殷德憬经验妊娠4~5月,乳房不胀,腹仍不膨者,断不可误诊为经闭。余习医之时,随父应诊数例,皆因母体虚弱,妊娠之后,胎元缺乏营养,以致胎儿不长,或胎长缓慢。家传经验方:以真阿胶15g,糯米60g煮粥,每日分3至4次,加白糖调服,连服1至2月,可保胎长无虞。 阿胶拾珍 谭克陶经验胸痹忌胶退休女教师杨某,住长沙市北区,患鼻咽癌经化疗后,癌细胞已被抑制,病情稳定,因四肢皮下出血甚多,求治于余。症见面色白无华,精神疲惫,四肢紫癜密布,舌燥色绛,口渴引饮,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脉象细弱结代。仿犀角地黄汤加藕节、白茅根等味,以水牛角代犀角,用量重至30g,服7剂后紫癜显著减少。复诊时考虑其体虚贫血,守原方加驴胶10g,再进7剂。不料服完1剂后,患者觉胸闷不适,自谓阿胶气腥难闻,乃令去之,果见胸闷解除,尽剂而紫癜全消。后询其故,原来患者素有冠心病,因现无自觉症状而临诊时未予陈述。窃思阿胶其性凝滞,可增高血液浓度,影响血液运行,出现胸闷等现象,当与胸痹症不宜耳。回忆20多年前,吾父素患胸痹症,曾在处方中用过阿胶,服后亦感胸闷气短加剧,始悟其然也。 指月按:阿胶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一般月经期间不宜使用,因为阿胶会把经血收住,第二外感咳嗽,邪气未尽,也不能轻易服用阿胶,因为阿胶会关门留寇,让邪浊交结在一起,难舍难分。第三身体有痰湿,舌苔偏腻,皮肤油垢比较多的,或者大便不成形,属于肥胖之人,要少用阿胶。因为这类型的人脾胃运化功能不足,这样阿胶进去,会加重痰湿。 注:阿胶最早成分是牛皮不是驴皮 源远流长的滋阴养血阿胶,在早期却和那牛大有关系,准确地说,是牛皮。关于阿胶最早为牛皮而来一事,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的记载可谓是铁证如山: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唐代,官家垄断牛皮,驴皮成阿胶嫡系 众所周知,唐代,北方匈奴频频做患,为应对匈奴的骚扰大举扩军,而因为牛皮可以制作兵革器械,当时一跃成为战略物资,官家垄断了牛皮,但习惯了用阿胶调补的人民群众哪能就此作罢? 也不知道是哪位地处东阿县的民间高人别具匠心,竟想到用驴皮替代牛皮炼胶。这一试可好,结果出乎意外的好,药效远胜牛皮胶。久而久之,驴皮倒成了阿胶的嫡系。唐代医家陈藏器明确在其书中说道:“诸胶皆主风、止泻、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 驴皮成功上位,扳倒牛皮成新宠 到了11世纪,《博济方》开始很严肃地告诫医家和消费者,要用“真阿胶”,而牛皮制作的胶开始被指斥为假阿胶,对于阿胶的判定已经演变为:一是不用驴皮者为假,二是不用东阿地下水者为假。至此,驴皮算是彻底扳倒了牛皮,晋升为阿胶的新宠。《食疗本草》记载道,牛皮作之谓“黄明胶”,牛皮不仅地位急剧下降,甚至连名字都改为“黄明胶”。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3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仙茅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杜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苁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锁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补骨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益智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菟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沙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蛤蚧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核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虫夏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韭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阳起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石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狗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羊红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当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熟地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sltx/6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神奇告诉你一味中药就能解除小孩高烧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入门捷径药性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