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有哪些用途
北京皮肤科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一般来说, 那些长得到处都是、悄悄占领世界的植物, 都肩负着重大使命。 它们要么是食物, 可以随时随地喂饱一些动物, 要么就是药, 可以随时随地治愈一些鸟人。 比如随处可见的蒲公英: 这被不爱吃草的人类严重低估的小草,是植物界用途最广的“排毒草”, 蒲公英,好生好养好采摘,还能吹着玩,还偏偏不是个傻白甜。 像一些类型的痘痘啊、红肿啊、实火的湿热的口腔溃疡啊、乳腺炎啊、眼睛肿痛眼疲劳啊、胃火大胃酸过多啊……这些倒霉的人生大事,都可以交给它去办,就不用找大夫再开一堆药了。 蒲公英: 苦、甘、寒。入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本品长于消解热毒、散结消肿,且兼能散滞气、通乳窍,故常用于痈肿疔毒,尤为治疗乳痈之要药。因善清热解毒,也常用于上呼吸道炎症、急性胆道感染等。 1.清热解毒 用于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肝炎等),可单用,也可与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同用。 用于乳痈、肠痈、疔毒、痈肿等证,如早期乳腺炎,可与金银花、连翘、炮山甲、花粉、皂刺同用,也可用鲜者捣烂外敷;肠痈即阑尾炎,可与大黄、桃仁、牡丹皮同用;治疔毒,常与地丁、金银花等同用。 2.清肝明目 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等),可与黄芩、菊花、桑叶、夏枯草等同用。 3.清胃除湿 用于各类胃炎,症见上腹胀痛,烧灼,吐酸等,可与黄连、吴茱萸、川芎、党参、苏梗、川朴同用。 蒲公英亦名黄花地丁,与紫花地丁皆为苦寒清热解毒之品,为治阳性疮痈肿毒通用药物,二者常相须伍用。 黄者味兼甘,长于散滞泄气,用治乳痈效尤佳;紫者味兼辛,兼以凉血,长于解毒,适用于疔毒恶疮。 一些蒲公英排毒的自然疗法一:祛痘消肿、解热毒 壮族、彝族医学里有一个治疗青春痘、痘疮很简单的偏方:蒲公英全草,带根,捣碎后加水外洗+当茶饮。 蒲公英可以治疗的痘痘,是湿热型痘痘。就是那种带点红边的、肿起来的痘痘。 湿热型痘痘是体内湿热积聚引起的,这种人一般舌质发红、舌苔厚、甚至发黄。 蒲公英的根,功效类似党参,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又能清火。 你如果挖过蒲公英就知道,它虽是小小一株草,但埋在地下的根却很深很长。 把根掰断一截,会流出白色乳汁一样的汁液,这汁液和败酱草的功效很像,可解热毒。 这汁可以擦在痘痘上消肿,或者擦在酒糟鼻上消毒。在野外被蜂虫、蚊子叮咬后一时找不到药,就机智地挖一棵蒲公英,用这汁液来消毒哇! 二:祛黑斑的蒲公英花水 采集蒲公英的黄色花朵(只要花朵)4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 待药液凉后,将药汁装入喷口瓶中,早晚当爽肤水喷脸用,或者敷面膜纸,可以帮助清除面上黑斑。 三:清胃火、中焦湿滞、口腔溃疡 《本草新编》:蒲公英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有胃火、或中焦湿滞的时候,就容易有口臭、胃部灼烧感、或者返酸;湿阻化热,还容易形成口腔溃疡。 这时就可以用蒲公英来清理胃火、湿阻,因为它既能泻火,又不损伤脾胃。 清火又不伤脾胃,这点实在太赞了有木有! 要知道我们脾胃不好的人,平时吃个梨、西瓜这种寒凉水果,都有怕损伤脾胃的困扰的。 胃火过旺、胆经湿热的人,每个月要犯几天口腔溃疡,皮肤也经常长疹子,春天新鲜的蒲公英,就当蔬菜,蘸酱吃。这种火和湿就不存在了! 但即使都是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每个人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不能滥用祛火药。 如果是胃部胀满,口淡乏味,大便溏泄,肢软神疲,短气懒言的人,得了反复性的口腔溃疡,是不能吃蒲公英来解决的。这种一般是脾气虚,需要用补脾益气的方法,而非祛火的方法来解决。 蒲公英煮水喝的一般用法是: 蒲公英+生姜+红枣煮水喝。 如果我们没有中医指导,自己用蒲公英煮水喝时,最好加上几片生姜、几颗红枣。以防我们对自己辨证不准确。 如果你有胃寒、腹胀、便溏、舌质颜色淡白,舌苔白腻等阳虚症状,不要擅自喝蒲公英。它虽不损土,但对这种“寒”的情况也无益嘛,咱不瞎折腾! 四:疗眼疾、眼睛胀痛 眼睛肿疼、眼睛长东西胀痛、或眼睛迎风流泪,见到明亮的东西觉得刺眼、不适,是肝有虚火、或实火。 鲜蒲公英4两,根、茎、花、叶全用,去掉开残的花,如果无鲜品可以用干品2两代替。 就用这一味蒲公英,煎汤两大碗(怕寒凉就加生姜、红枣一起煮喝的那碗,熏洗用的单煮),温服一碗,剩下一碗趁热熏洗眼睛。 如果眼睛疼导致同时有头痛症状时,就用鲜蒲公英二两,加怀牛膝一两煎汤饮。 蒲公英还有哪些用法搭配应用: 1.配夏枯草 二药皆能清热,均入厥阴肝经。夏枯草辛苦寒,善长清热泄火、疏通郁滞;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兼有散瘀消肿之功,二者相须为用,清热泻火、解毒消肿、通滞散结之力倍增,尤宜用于乳痈。 2.配地丁 二药苦寒,皆为清热解毒妙品,为疮痈肿毒所通用,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治乳痈红肿、疔毒恶疮,二药相伍,其效大增。 3.配金银花 二药皆能消痈化疡。蒲公英偏于解毒,金银花偏于清热,二药合用,以收清热解毒之功。 4.配车前草 二药鲜品合用捣烂外用,善疗诸痈疮肿毒。 5.配决明子 清热泻火,消肿明目,治目赤红肿、视物如蒙。 6.配瓜蒌 行气滞、散热结、消痈肿、除痰涎,治痰核瘰疬、疮疔痈肿。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及无实热的痈肿者忌用。 内服:6~15克,入煎剂。外用:捣敷,或熬膏摊贴。 胃病证治法: 一、舒肝理气 用于肝郁气滞型,症见脘腹胀满,以胀为主,向两胁肋串行,嗳气不畅,纳呆,乏力,排便不畅,口苦口干,吞酸烧心,舌苔微黄,脉弦。 治宜舒肝理气,方用舒肝化郁汤,药用: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柴胡12克,黄芩10克,郁金15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陈皮12克,水煎2次混合,分3次饭前1小时口服。 二、泄热清胃 用于气郁化热型,症见上腹烧灼,腹痛口干,吐酸烧心,酸汁上泛,心烦意乱,舌红,脉数。 治宜泄热清胃,方用泄热清胃汤,药用: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2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川楝子6克,元胡20克,瓦楞子30克,水煎2次混合,分3次饭前1小时口服。 三、化湿调气 用于湿郁内阻型,症见脘腹胀满,嗳气不畅,恶心欲吐,吞酸嘈杂,大便不畅,舌苔白或黄厚,脉滑。 治宜化湿调气,方用化湿调气汤,药用: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0克,川朴15克,苏梗15克,苍术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生姜3片,水煎2次混合,分3次饭前1小时口服。 四、养阴清胃 用于胃阴不足型,症见胃脘隐痛,灼热,嘈杂嗳气,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干稍黄,脉细数。 治宜养阴益胃,方用养阴益胃汤,药用:蒲公英30克,川芎12克,党参15克,石斛15克,玉竹20克,生白芍15克,玄参15克,陈皮12克,水煎2次混合,分3次饭前1小时口服。 五、健脾温胃 用于脾胃虚寒型,症见上腹隐痛,喜按,脘腹胀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体倦神疲,大便溏稀,舌淡,脉缓。 治宜健脾温胃,方用健脾温胃汤,药用:黄芪30克,焦白术15克,党参20克,川芎15克,高良姜20克,白芍15克,桂枝15克,苏梗20克,广木香10克,生姜3片,水煎2次混合,分3次饭前1小时口服。 六、化滞开胃 用于食滞伤胃型,症见上腹胀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舌苔厚,脉弦滑。 治宜消食导滞,方用导滞消积汤,药用:蒲公英30克,川芎20克,党参15克,莱菔子15克,苏梗20克,茯苓2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生姜3片,水煎2次混合,分3次饭前1小时口服。 七、化瘀调胃 用于血瘀内阻型,症见上腹痛如刺,固定持续,昼轻夜重,经久不愈,甚或吐血、便黑,舌淡,脉涩。 证属血瘀内阻,内伤经络,治宜温中和胃,活血化瘀,方用调胃化瘀汤,药用:党参15克,川芎15克,蒲公英15克,炒白芍15克,桂枝15克,白及15克,五灵脂15克,炒蒲黄12克,苏梗12克,甘草6克,水煎2次混合,分3次饭前1小时口服。 结语:蒲公英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用法有很多,搭配好会有很多功效,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应该将它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rybw/9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爆笑段子看到这位姑娘,忽然有点晕晕的感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