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熟梅天气豆生蛾,

一见榴花感慨多。

芒种积阴凝雨润,

菖蒲修剪莫蹉跎。

今日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也预示着盛夏大幕即将开启,繁花落尽,人间芳菲歇;换之登场的是青梅五谷,阴浓绿叶厚。

芒种习俗

芒种习俗有三,一青梅煮酒,二送花神,三安苗。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

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养生

芒种节气养生歌

芒种暑热袭人身,午间小憩益心阴;

遮阳防暑避寒凉,药浴泄热清心火;

艾灸固本扶肾阳,饮食清淡多喝水;

益胃养阴石斛水,洁家清身祛虫蚊。

芒种一般天气炎热,空气中的湿度越来越大,相应人体内的湿气也会越来越重,湿邪困脾,脾又主肌肉,四肢就会倦怠。通常人们会感到精神倦怠,浑身乏力,全身酸痛,食欲下降。

真爱广誉远国医馆中医专家赵英锋主任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适当午休:养心血

芒种后湿邪之气逐渐加重。对人体来说,最适宜的空气湿度是40-60%,而芒种之后空气中的湿度常常大于65%,潮气的增加会让人体感觉明显不适。

芒种到夏至节气是一年中阳气逐渐浮盛,阴气内藏的阶段,此节气起居养生要重视睡子午觉。

所以芒种—夏至时节睡午觉很重要,中午11点到下午1点的时候是心经旺盛的时间,而这时候睡午觉就特别养心血。

勤洗衣衫

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要“汗出不见湿”,因为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要经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澡。不要因贪图凉快而迎风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

清淡饮食

夏季饮食宜清补,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食勿过咸、过甜。

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

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

补心祛湿指南四物汤

四物汤(当归、大枣、白芍、熟地)表面是补血,其实也是养了心,濡养了肝脏。

当归的香气、大枣的香甜让这个汤有特别“补”的感觉,加上土鸡的肉香,让人忍不住再来一碗。

所以,“补血”这件事,真的只能好吃才能持久地进行下去!

各类红色食物

中医认为五脏配五色,而心对应的是红色。夏季是养心的最佳季节,多吃红色食物能够养护心脏,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病菌对身体的侵袭。

如胡萝卜(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护心防癌,还可排毒)、藏红花(在茶叶中放些藏红花,能“吃掉”心脏周围的垃圾)、红枣等。

祛湿食物

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等病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苦瓜: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冬病夏治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的时候,老年人、久病者、体弱多病者病情容易加重或诱发新病。

节气灸疗法就是选择在节气当天进行艾灸,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芒种就是灸治消化性疾病的最佳时机。

内服调理

芒种养生除了要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健康,还可以通过内服调理改善体质健康。

牛黄清心丸有牛黄、水牛角、羚羊角、黄芩等寒凉的中药成分,研究表明麝香、当归、川芎等有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功能、扩张脑血管等作用,所以牛黄清心丸不仅能清热泻火、清心肝,还能保护心脑血管。其中的山药、茯苓、白术、神曲、大豆黄卷健脾利湿,兼顾调理脾胃和清热利湿,所以在清心的基础上,又有调补的作用。

注:了解更多名医动态请扫下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rybw/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