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收藏》年第7期(总第期)

董奉鸣,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药墨乃制墨时添加相应剂量的中草药制成的墨,具有书画、药用的功能。捣药入墨古已有之。三国韦诞曾以珍珠、麝香捣成粉末,和松烟下臼捣至3万杵,制成墨锭。南唐李廷珪、宋代潘谷、清代胡开文等制墨高手均制作过各种药墨,诸如疗伤口、通便秘的“百草霜”,专治小儿惊风的“八宝万应锭”,专治无名肿毒、鼻出血、中风神昏的“八宝五胆药墨”,用于治疗妇科血崩逆产的“八宝治红丹”等等。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锭乾隆甲子年(年)胡开文所制朱砂八宝五胆药墨,斯墨历久弥新,实属罕见。清代光绪年间,当时北京著名的国药店,诸如京都同仁堂、京都育宁堂、天津同仁堂等,都曾委托墨家生产数量不等的药墨,投放医药市场满足需求。药墨治病方便,是诸多适应症的首选,居家过日子,稍有一点条件的,都要买上两块,以备不时之需。古墨鉴藏家、上海图书馆王毅先生在《中国墨文化大观》一书中回忆说:“......笔者儿时腿上曾得一种无名肿毒,痛得不能起床,幸亏家人及时采用墨疗,将家中一锭光绪年制药墨研磨涂于患处,不几日痛消肿散了。”笔者珍藏一锭清晚期生产的朱砂药墨,高8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重66克(如图)。(注:药墨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这锭朱砂药墨正面隶书“八宝五胆药墨”6字,背面楷书“京都育宁堂制”6字,墨边阳文楷书“光绪丁酉仲春鞠庄精选清烟”12字。光绪丁酉年是年,即光绪二十三年,距今年,已有8字的字口不甚清晰,但药效未失,品相尚属完好,不可多得。朱砂八宝五胆药墨中的名贵中药材含量多。其所谓八宝者,有水牛角粉、羚羊角、麝香、珍珠、蟾酥、冰片、牛黄、朱砂;五胆有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此外尚有川芎、丁香、藕节、红花、小蓟、大蓟、白茅根、夏枯草、牡丹皮等20余味草药配伍入墨,其味辛而凉。八宝五胆药墨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凉血止血、消炎软坚、防腐收敛,主治吐血咳血、鼻血便血、赤白带下、痈疽疮疡、无名肿毒、顽癣皮炎、湿疹等。古药墨易于消耗,不可再生,在市场上重金难买。据统计,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自年开槌,到年末的10年中,共上拍墨品94次,计锭古墨,唯独不见有药墨上拍,足见此物得之不易。

安徽墨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遵古循经,将“好药入墨”,充分利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绝密的制墨工艺,将22味名贵中药融于墨中;药墨进入人体后,“墨随血走”,有效成分能够快速布散到全身各处,内通五脏六腑,外透经络肌肤,对人体进行由内到外的整体调理。因墨能久存如金,使药效保持久远,故又称“金墨”,成锭后再以金箔包之,进一步保护药物有效成分,有效期长达6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niujiaoa.com/snjrybw/8009.html